摘要:在就高中的一些事情我询问高中同学时,大家都开始回忆高中的岁月,一个人的回忆引发许多人的共同回忆,我想,这也是写个人史的意义所在吧。这不仅仅是我个人记忆的记录,更有许多来自身边的朋友、家人的叙述,而这些在我过去的生命与记忆中占据着或多或少分量的人们,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成了我们人生经历最忠实的“观众”与“记录者”,将我们原本支离破碎的儿时记忆一点点补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王佳妍说:回忆是你我生存的地方

转眼走到了这篇自传的最终章,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在几十年后,依偎在我身旁,听完我倾诉这余生的漫长,我也定会像那些不停叨念同一段往事的老人们一样无聊,因为我脑海里早已有了最难遗忘。可能是自己跌跌撞撞的蠢样,也可能是最平凡日子里怀揣的最卑微梦想,可能真的就是这些被自己悄悄珍藏了的小故事罢了。我明白成就就像沙堡,而生命就如海浪,浪花终会淘尽所有的幻象。或许终有一天,我的瞳孔浑浊,皮囊风干,再也不似如今的花漾,我真的走向了人生的最终章。我希望有人看到那些记录我成长的照片,翻起这一章章一节节的故事,还能看到当年的我有多么的飞扬。

人不能永生,但不免期待着永恒,所有有人说比死亡更加可怕的其实是遗忘。我想,回忆,这大概就是我希望这篇个人史能够为我留下的东西。

我还尚未浏览所有命运的风光,人生还很漫长,前方还有很长的路等待我走完,但我每走一段便会遗忘一段,那些回忆,或许在别人眼中不值一提,但对我而言却是绝无仅有的珍贵。所有当老师为我们介绍公众史学时,我突然明白了这种记录的价值所在。我也想自己可以不断回溯过往,自己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传记,这一路的酸甜苦辣,多变的心路历程,将是我人生经验的凝练化,更是我个人形象的抽象化。

今后即使没有要求,我也仍想继续编录完我平凡但独一无二的人生……

麻佳蕾说:心里突然有点复杂

在打下这篇我的个人史正文的最后一个字时,心里突然有点复杂。我过往的二十年,我的青少年时代,我所能回忆起的并让我记录下来的让我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其实也就这么点内容。若等到日后我想记录下我全部人生的点点滴滴,想来也并不会有太多的内容,实在令人感概。

总觉得自己还像幼时一样承欢于长辈膝下,没有亲人离开,依旧能够没心没肺的成长。但是时间太快了,从我呱呱坠地已经要过去二十年了。回想往昔,恍若仍在昨日。人生真的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在会以与记录的过程中,我跟爸爸妈妈甚至是爷爷交流了好几次。很多小时候的事情我都不大记得,只能向家人求助。和家人一起回忆过去的过程,我很享受,一点点回溯过去,抽丝剥茧,很有成就感。

我留下我过往的痕迹,希望等我老去,我躺在摇椅上,晒着微醺阳光,我能够感叹一句:“原来我曾这样活过。”

罗应涛说:你的历史中有着别人的痕迹

写到最后,真的将我这二十年来的人生回顾了一遍。起初,我觉得这种梳理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随着慢慢地梳理,向他人询问那些自己已经模糊不清的但他们仍记得的事情,就会有很多感触。我想到了父母的不易,当时父亲生意失败时,我们家没什么钱,但父母仍然尽他们所能把最好的给我;在就高中的一些事情我询问高中同学时,大家都开始回忆高中的岁月,一个人的回忆引发许多人的共同回忆,我想,这也是写个人史的意义所在吧。因为人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你的历史中有着别人的痕迹,别人的历史中也留下了你的脚印,所有个人的历史相加,构成了我们如今这个社会的历史。只有回顾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尤思文说:原来,他们都还在

个人史这项工作,总共花了两周的时间书写,比起其他人的高效率,我真的是很慢了,但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一直挑挑拣拣、删删改改,而我的回忆也像是一个突然被打开了所得盒子,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往外冒着,原来,他们都还在,只是被我放在了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真的十分的感谢这次的机会,虽然作业量很大、要求很高,但还是努力的完成了这项作业,毕竟应该不太会有很多的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打开我的回忆,去感受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那些好的、不好的。也不太会有很多的机会,去思考自己那些年因不理解所带来的埋怨和愤懑,去理解那些曾经看不懂的身不由己和无可奈何。因为换位思考,处在那个位置上的我,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我,在面临那样的选择的时候会做什么,我能做的更好吗?我不知道。

现在的我,还差得远呢。

人生就是一场可窥见来路和去路的修行,端看你怎么走,在这个学习生活都在一点一点变得向理想中靠近的时候,我感觉无比的舒适,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舒适。

我并不是一个会将生活规划的很清楚的人,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那种不是很讲究的人,但是我享受那种细微的、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没有紧实的计划,但我有一颗想要努力变好的心。

冯舒宁说:我重新拥抱了我的过去

写到这里,也意味着,我对自己过去将近二十年生活的回忆,也将在此停笔。在完成这样一份洋洋洒洒的个人史之前,我曾无数次在中途搁笔,其中缘由,想来却难以以文字意义言明。

这不仅仅是我个人记忆的记录,更有许多来自身边的朋友、家人的叙述,而这些在我过去的生命与记忆中占据着或多或少分量的人们,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成了我们人生经历最忠实的“观众”与“记录者”,将我们原本支离破碎的儿时记忆一点点补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这种发生在我用文字记录过往历史之前的对过去影像的重现本身,大约就已经意义非凡。

在过去的二十年岁月中,我曾无数次翻阅别人的故事、别人的历史,而他们的、她们的还有它们的历史,也曾带给我无数的启发,让我抒发出许多感慨。我从未想过,原来我的故事、我的历史,有那么一天,竟会以这样一种形式被我记录下来,尽管它看上去并不尽如人意,但它是真实的、有温度的、也真正属于我的。

我重新拥抱了我的过去,也重新拥抱了过去的我,让我更有勇气,在走向拥抱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的道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汤真怡说:“我平凡的二十年,也可能是很多普普通通的人的二十年。”

我不是一个喜欢记录的人,也不喜欢叙述自己的故事。而连平时记账都记不清楚的我,这次,第一次,这么完整地回忆了一遍我将近20年的人生。

很多本以为自己早就遗忘干净的事情却争相出现在我的记忆之中,我把我现在所记得的事情写下来,大概是追求在几十年后白发苍苍之时看到这份回忆录的时候,能有“啊,原来我是这么长大的啊。”的感叹。

我本是地球人口的七十亿分之一,普普通通,背景没有小说里的富可敌国,经历没有名人的一路坎坷柳暗花明,家庭没有新闻报道里的虐待和重男轻女,所遇到的人也普普通通,没有坐吃山空的富二代,也没有权势滔天的官二代,没有家庭困苦到只能靠兼职和奖学金过活的山区留守儿童。

把二十年普普通通的生活记录下来,其实中间也省略了很多很多或悲伤或委屈或快乐的事情,我不想我所有的事情都被人知晓,活得仿佛是个透明人。这些省略的事情,大多是我觉得我不记录也能回味一生的事情,我不需要将它们记录下来。而对观阅我这回忆录的人来说,我所省略的事情也不过是一些与我记录下来的事情差不多的东西,可有可无。

这是我平凡的二十年,也可能是很多普普通通的人的二十年。

编辑:素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