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70%的车企使用曹德旺公司的福耀玻璃。纪录片最后,当高管指着干活的美国工人,大声告诉曹德旺,要把这些人换掉,用机器人,因为他们太慢了的时候,听不懂中国话的美国工人,看上去也格外心酸。

《美国工厂》刷屏网络,这部奥巴马投资的纪录片,有望成为2019年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相对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一路绿灯”,福耀美国的玻璃厂却困难重重。这背后不仅是文化的差异,还有始终放不下过去的成功,无力面对今天失败的美国制造业。

曹德旺《美国工厂》爆红背后:世界选择了中国模式

“不过如此”曹德旺

在中国,70%的车企使用曹德旺公司的福耀玻璃。在国外,30%的车企也在用,而且福耀玻璃还是世界八大汽车厂的供应商。这些数字背后是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已经稳居世界玻璃行业老大。在央视财经组织的峰会上,主持人问曹德旺:当全球玻璃行业老大有什么感受?

曹德旺回答:以前从来不敢想,现在真正实现后,觉得不过如此。悔创阿里杰克马,普通家庭马化腾,现在是不过如此曹德旺。不禁让人感叹,大佬果然是大佬。

曹德旺《美国工厂》爆红背后:世界选择了中国模式

然而如今的商业巨鳄,没文化?

在曹德旺很小的时候,家里很有钱,可是家人从上海到福清的时候,因为把财产放到另外一艘轮船上,结果船沉了,财产一夜之间全没了。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从富人彻底变成穷人。可是曹氏六兄弟姐妹都很有出息

相对于马云、马化腾,曹德旺没读过什么书,9岁上学,14岁就辍学。16岁在街头卖烟丝、水果,当过自行车修理工。尝遍底层生活苦楚的曹德旺对于人性十分了解。

40岁开始做汽车玻璃

直到40岁曹德旺才看到汽车玻璃的商机,当时进口汽车玻璃可以卖到七八千,可是成本却十分低廉。为什么不能自己生产汽车玻璃呢?这个想法促使曹德旺用自己的第一桶金成立福耀汽车玻璃公司,也就是福耀玻璃的前身。开始自主研发做汽车玻璃。

赶上政策扶持,作为实验对象,福耀成了中国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40年只专注于玻璃这件事,让福耀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连续六年福耀玻璃毛利率都在40%左右。

曹德旺《美国工厂》爆红背后:世界选择了中国模式

曹德旺选择走向世界

长时间的专注让曹德旺在国内的生意风生水起。可是曹德旺不甘心想要走向世界。于是飞往美国,整个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可是还没开口谈生意,对方一听曹德旺的产量就转身走了,连谈的机会也没有。即使是几千万美金的投资,对于这么巨大的市场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对方根本提不起兴趣。

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是也让曹德旺看到了福耀未来发展的庞大市场潜力。“走出去,把钱赚回来”美国建厂的想法萦绕不去,2014年福耀公司终于落地美国。

其实是世界选择了中国模式

与其说是曹德旺选择走向世界,倒不如说是世界选择了中国模式。曾经的美国的制造业,经历过极度辉煌的时刻。可是也衬托出现在的萧条,“铁锈区”的称号,显示着现在因为大批制造业倒闭而被遗弃地方的萧条。同样这里的4000多美国工人也因为通用汽车的离开而失业。福耀这家中国企业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救世主”。

然而相对于中国工人的高效、服从,和对企业的归属感。美国工人取法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工作效率只相当于中国工人的80%。但对于工作环境、薪资、休假却有颇多要求。在《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中,展现了福耀在应对生产压力的同时,还要应对工会的“拖累”。大概看过的人都明白为什么美国制造业的逝去,很大原因是中国的生产模式更适应这个世界。

曹德旺《美国工厂》爆红背后:世界选择了中国模式

未来选择了智能

纪录片最后,当高管指着干活的美国工人,大声告诉曹德旺,要把这些人换掉,用机器人,因为他们太慢了的时候,听不懂中国话的美国工人,看上去也格外心酸。其实无论中国工人还是美国工人,最终都会被自动化替代。不是你不优秀,而是时代的洪流谁也挡不住,谁也回不去。可预见的未来,属于人工智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