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好奇二三十年代的军火价格,如果要装备一个军(三万五千人左右)装备最起码是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加上轻重机枪、火炮、弹药军饷,要拉起一支精锐要多少钱?

辛亥革命之后,大大小小的军阀在中国大地上混战不止,他们为了保住地盘,扩大势力,花了很多钱在自己的部队上。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我整理了一点,能让大家有个大概的感受。

要想拉起自己的队伍,首先要有兵源。幸好,那是特别乱,因为打仗,到处都是流民。这些人为了吃上饱饭,是愿意跟你打仗的。只不过,这些流民的军事素养普遍不高,需要花大力气训练。至于军饷,因为各地军阀的实力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也会有差距。比如当时实力比较大的冯玉祥,算是比较有钱的。他在北伐以后,普通士兵的军饷每个月5元左右,后来物价飞涨,普通士兵的军饷涨到了每个月10元。当然,军饷是随着级别上涨的,你官职越大,军饷越多。

然后就是要有枪有炮,当时国产的枪炮质量和产量都跟不上,所以军阀们都是想办法买“洋货”。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1922年的时候,张作霖从溃败的白俄“捷克兵团”手里,廉价收购了一批二手武器,其中步枪有30000支,每支13元。同年,张作霖从美国人手中购买装甲车100辆,每辆20000元。1921年,张作霖从丹麦购买了制造野炮、炸弹的机械300套,共花费3,000,000元。(人家财大气粗,自己买设备造炮造炮弹。)1928年,奉军第三军第四军又从挪威购买军火2400多箱,包括步枪、手枪、子弹,共计1,000,000元。

当然,还有很多军火购买并没有说明价格,也就无法得知到底花了多少钱了。但是很容易发现,军阀所需的军火量非常之大,除了步枪手枪,轻重机枪、火炮、装甲车、飞机甚至化学武器都有。因为子弹和炮弹都是消耗品,必须不断地补充,还是很花钱的。所以你想当个军阀,只是拉起一支队伍,简单算一算,手里头有个一千万左右就差不多了。但是啊,后续的花费太大了,必须要打仗,抢到好地盘才能有进账。一打仗,要花的钱就算不清了,万一抢不到地盘,别说钱了,说不定命都要搭进去。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只要打起仗来,那就是大笔大笔的钱,花钱多,赚钱也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