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香江咀子

10月24日,随着“招商丰庆混合A”基金在三季报中披露期末份额只剩1.04亿,赎回比例超过99%,标志着其清盘在即。而此前“易方达瑞惠混合发起式”基金也进行了类似的披露。

这两只基金的清盘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它们都属于"GJD"的成员。它们的清盘,也昭示着“GJD即将退出A股市场”之传闻的坐实。

周五,再传出5只“GJD”基金齐公告召开持有人开会,讨论终止基金合同的有关事项。

“有妈妈的孩子像个宝”。从2015年以来,“GJD”一直是A股的护盘神,3年来在每次大跌中都尽其所能来“呵护”市场。

先不讨论效果,所谓无功也有劳。

如今,在大A股创下了三年新低的同时,GJD清盘及讨论终止,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们大A股了?

还是实际上,GJD只是了换个马甲?

一、A股“GJD”是谁?

人们所谓的“GJD”,是指2015年7月股灾时成立的5只公募基金,分别是(括号中为成立日期),每只基金的拟发行规模都是400亿:

易方达瑞惠混合发起式基金(2015年7月31日);

嘉实新机遇混合发起式基金(2015年7月13日);

招商丰庆混合A基金(2015年7月31日);

南方消费活力基金(2015年7月31日);

以及华夏新经济混合基金(2015年7月13日)。

他们的持有人都是中国证券金融有限公司,简称“证金公司”。而证金公司的股东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财政部。

这5只基金成立之后,并不对外开放申购,而赎回锁定期为3个月。

二、“GJD”做了什么?

要知道GJD究竟在做什么,我们还是要从基金资料里面去找答案。下图是GJD之一——易方达瑞惠基金——自成立后每季度的股票仓位图。

图片来源: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整理

图中可以看到,成立后第一季度内,股票仓位达到接近200亿,而2015年4季度,股票仓位为270亿左右。但随后的2016年一季度,股票仓位猛降至50亿附近。此后股票仓位一直在50亿到100亿的范围内波动。而2018年一季度,仓位继续下降至20多亿元。

GJD基金净值

以“易方达瑞惠”混合式基金为例,下图展示了其自成立以来的净值。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而“嘉实新机遇”的净值如下图: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而“招商丰庆”: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比较这些净值图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特征:

(1)2016年初熔断股灾,GJD受损严重,净值下跌普遍在0.1~0.2之间(与大盘下跌幅度相近)。

(2)自熔断之后,都享受了长达两年的持续盈利。

(3)2018年初的急跌中,“GJD”受损普遍较轻(跌幅普遍比大盘跌幅少)。

结合之前的仓位分析,我们得出初步结论,GJD在2016年初的时候,由于刚刚入市,还承担着较重的“稳市”责任,因而不宜大规模减仓。

2018年初,市场已经“充分稳定”,且“GJD离场”的呼声已经较高,因此“GJD”便有步骤地降低仓位。

三、年初“GJD”集体减仓

观察“GJD”持仓股票,我们会发现,重仓的大多是蓝筹股、权重股,即2017年盛传的“大(型)白(马)龙(头)”股。

如下,易方达瑞惠2017年四季度排名前十的持仓: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招商丰庆的前十大持仓: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而嘉实新机遇的前十大持仓: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南方消费活力”虽然多了些消费白酒行业的持仓,但金融与重工仍然占比不小: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而“华夏新经济”这只基金,重仓的仍然还是银行金融股为主,看不到新经济的影子。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这5只“GJD”重仓的股票,基本都包括在“上证50”和“沪深300”等指数中。因而我们看到,随着GJD的买买买,2016~2017年,以大中型为主的沪深300和以大型为主的上证50完全走出了牛市。

而中小创的一系列指数如中证500、中证1000、或创业板指,几乎毫无起色。

2018年一季度,“GJD”明显减仓。在元旦之后,市场牛市情绪洋溢,沪指(上证综指)甚至走出了“14连阳”的大行情,市场严重超买。后2月初,随着国际市场(特别是美股)出现较大波动,“GJD”减仓时机已到。

但是,由于2016股灾之后,且伴随着宏观政策收紧,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弱。而“GJD”的资金体量又较大,甚至比潜在未入场流动性还多,在这个时候,“GJD”集体减仓,如果未能有序进行,就会带来市场的踩踏效应。

2月5日到2月9日那一周持续性的暴跌,就是“GJD”集体减仓造成市场恐慌的结果。

事后统计也验证了这一推断。我们看到,减仓后,5只基金统一赎回70%。每只基金的份额由发行时的400亿将至120亿。下图为易方达瑞惠的份额赎回情况,可见2018年一季度,赎回280亿。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接下来便是今年3季度的继续赎回。

3季度,5只基金继续赎回,份额大多只剩1亿左右。这表明了5只“GJD”基金即将清盘。

四、“GJD”为何选择此时清盘

至于“GJD”为何选择在2018年前三季度逐渐减仓,并于现时公布“清盘”?各界对此有2种猜测。

1. MSCI建仓的需要

MSCI于今年6月将A股纳入其指数,而与之相应的指数基金将逐渐建仓。有测算MSCI的仓位大约会达到1000亿之多。

这1000亿的资金,正好接棒“GJD”的仓位。“GJD”从股市中套现出来,可以将资金以更多且更灵活的方式运用。

2. 满足今年对流动性的需要

5只“GJD”基金今年年初有2000亿的流动性在股市中。一季度赎回后,证金公司的收回1400亿流动性,而三季度赎回后,可继续回收600亿流动性。

这些不同于央行降准或通过MLF等释放流动性的“放水”,而是真金白银。根据黄奇帆的说法,为了归还银行利息,总数一万多亿的郭嘉队每年必须赚够1000亿,因此当股市没有更好的机会时,资金退出,用于支撑今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不振的实体经济,可能更实际。

五、GJD通过其它方式“提振”股市

据统计,今年以来“华夏上证50ETF”录得约75亿的资金流入,而中证500等指数ETF的资金流入量也显着增加。许多基金经理表示,“GJD”可能在转向被动投资。

图表:近1月净流入最多的ETF列表

数据来源:WIND,时间起始:2018/9/24-2018/10/24

这10只ETF简单的可以认为是近1个月最受欢迎的股票ETF了,有代表沪市大盘股的上证50ETF,也有跟踪大盘旗舰指数的沪深300ETF,还有市值第二梯度的中证500ETF,以及创业板ETF、创业板50ETF和唯一的行业金融ETF。

像300、500、50、创业板指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宽基指数受到追捧可以理解,毕竟知名度高,深得老基民的喜欢,稳一点就买300指基抄底,浪一点的,就选高弹性的创业板指来抄底,但里头我们也发现了唯一一个行业ETF受欢迎的,所以我们拉了一个这只行业ETF最近的份额变化走势图,截至最新规模都破50亿元了。

图表:今年以来金融ETF(510230)规模变化

大金融是指数的权重股,不排除GJD就是通过金融ETF来稳定指数。

主动投资带来市场杂音和系统性风险,因为一些投资者押注“GJD”将始终支撑股市,使得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而通过被动型基金投资的维稳资金不仅可以平滑市场波动,还可以避免道德风险。

那是不是之后被动型基金的救市效果就会不如之前?

当然不是,因为ETF玩上来都可以很没底线的!

GJD借ETF稳定股市,国际上并非没有先例。以日本为例,日本央行为了实现其通胀目标,不断地在市场上购买金融资产,比美国的购买国债更甚,日本央行直接购买ETF来制造牛市。这称为“量化质化宽松”策略。

截至10月27日,日本央行购买ETF的总金额已超过25万亿日圆。今年3月底,日本央行已经成为接近4成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并且成为其中5家上市公司最大的股东!

但是,日本为我们提供的案例是反面教材。日本央行这种无下限的操作,会在未来为市场带来很大风险。

随着央行不停地买买买,市场上流通的股票会越来越少。例如,运营优衣库的“迅销股份公司”(简称“迅销股份”),由于被纳入大量ETF,导致日本央行每买入1万亿日元的ETF就会相应买入200万亿日元迅销股份。

以当前的购买规模计算,迅销股份1年后在市场流通的股票将几近枯竭。流通股数的减少,也会导致股市未来的潜在波动会增大。

因此,即使普遍来说,被动投资能平滑市场波动,但是凡事去到极端都有反效果的。

六、结语

这5只成立于2015年股灾之中的“GJD”,截至2017年底,五大救市基金期末资产净值合计为2502.26亿元,共计浮盈502.26亿元,明显跑赢同期赢沪深300等基准指数,可以说超额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如今,5只GJD基金清盘,是不是等于GJD就没了呢?从这两天“A股独立日”走势,以及昨日尾盘银行股异动看:

数据来源:富途

数据来源:富途

现实是GJD无处不在,表面上离开了5只基金,但大概只是“换了一个马甲”,踪迹变得更隐蔽了。

我国对A股市场的“呵护”还是不变的!

REVIEW

往期回顾

A股独立了,那港股呢?

熊市下,券商股能追吗?

写给2018年底:愿风险来临之前,安然离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