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19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编者按:10月23日,第七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在澳门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战略伙伴新动力互利共赢”,欧盟为论坛的伙伴地区。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亚非身兼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一职,其出席论坛,并发表了相关演讲。本文为其演讲内容。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时代的变迁既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空前机遇,也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旅游业产生井喷式增长,旅游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全球旅游产业产值逾7000亿美元,占世界GDP的10%以上,其中山地旅游又占总体旅游的20%。中国对世界旅游业的贡献日益增大,每年出境游人数达1.3亿,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国内旅游每年就有50亿人次,强劲助推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之风盛行,反全球化卷土重来,文明冲突风险上升,给在全球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旅游业,增加了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老子曰,“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全球性挑战迫使各国深入思考,探讨用人类共同的智慧、从新的角度去研讨旅游业的全方位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共赢多赢。

我们今天讨论在“一带一路”和中国欧洲全面合作的大框架内展开中国与欧洲的旅游合作正逢其时,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扩大中国和欧洲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克服经济的周期性困难,推动经济共同增长。“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一体化异曲同工,都着眼于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做大经济发展和共同市场的“蛋糕”。旅游业是跨多种行业的经济业态,既有商品贸易、交通运输,又有服务贸易,还有文化体验,是新经济的重要模式之一,应该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内容。

二、有利于共同推动国际体系包括世界旅游治理向更加合理、公正、公平、共享的方向发展。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力量的上升,使得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逐步转变,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各国各阶层人民共享旅游资源、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做出贡献。中国许多地方,包括贵州、云南、西藏、浙江等都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揉入扶贫、减贫的内容,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是高度一致的。

三、有利于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化解文明冲突,消除欧洲以及其他国家面临的难民危机、移民难题、恐怖袭击等全球挑战。中国与欧洲属于不同文明,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加强中国和欧洲各国的旅游合作将推动各个文明、不同文化传统人民之间的深度交流,加深对各自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消除误解,开拓视野,为解决各种挑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于中欧加强旅游合作的路径和办法,有以下建议:

一、为“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一体化服务,随着倡议和一体化的深入,为发挥中国和欧洲重要节点城市在旅游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或者《山地旅游城市联盟》,互联互通、相互帮村、共同发展旅游。

二、进行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突出文化的独特作用,为中国和欧洲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研究在各国重要旅游区域建立多文化旅游中心;共同研究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结合旅游者的新需求,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新成果包括AI等拓展和创新旅游内容、方式和模式,探索“旅游+”的旅游新发展模式,建立跨领域合作平台,发展“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教育”、“旅游+文化”等新业态;更加重视山地旅游在总体旅游中的作用,中国和欧洲有许多名山大川,阿尔比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泰山黄山,比比皆是,资源丰富,是新兴的旅游产业和形态。在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多元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作为全球治理参与者、推动者、规则制定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联盟已经发起《世界名山对话论坛》,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召开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题的合作对话,以后还将以阿尔比斯山脉为主题召开同样的跨国、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三、中欧携手加强与第三方的旅游合作。中国和欧洲都是旅游进出口大国,既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有大量的出境旅游者。同时,中国和欧洲与世界各国都保持良好的关系,没有政治和其他障碍。中欧双方在第三国,如非洲、南美洲,开展旅游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空间。就澳门而言,以葡语系国家为依托开展旅游合作不仅可以发挥澳门的优势,还可以把欧洲与南美洲、非洲国家串连起来,形成以旅游为渠道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增长势头,还可以增进相关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在2017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欢迎和认同,已经写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重要文件。“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让我们为了中国和欧洲旅游事业共同努力,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美好未来!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