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的“双 11”,阿里巴巴集团 CEO 张勇首次系统地对新零售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新零售就是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重构“人、货、场”等商业要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商业业态。2017 年 4 月,马云在 IT 领袖峰会再次提及新零售,并对新零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他谈到,线下与线上零售深度结合,再加智慧物流,服务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构成未来新零售的概念。对于菜市场商户来说,新零售能抢走他们的饭碗吗?

商户们每天凌晨到农贸批发市场进货。媒体曾在现场看到,凌晨两点,卡车云集、交易声,已经此起彼伏。整体来看,批发市场的果蔬价格为菜市场的1/3到1/2左右。

媒体调查发现,菜市场的胡萝卜平均售价为1.8元/斤。同一片配送区域中的饿了么上订购的价格则是5.5元/斤;若在一家生鲜电商上面选购,一斤胡萝卜的价格直接飙升至9.9元。对于菜市场商户来说,蔬菜一般直接从蔬菜批发市场进货,且无挑拣无包装无需储存直接售卖。除此之外,菜市场商户一般都是夫妻店甚至是1人店,节省了人工成本。最低的人工成本、运营成本、包装成本,使蔬菜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进驻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后,成交每单都会被平台抽成,根据地域、品类的差异,抽成幅度不等。一位进驻美团的商家对新金融观察记者介绍,进驻美团的商家,若由美团配送,抽成比例在18%—20%,用户支付的配送费由美团接收;若由商家自行配送,抽成比例则为5%—8%;若签署独家合作平台,还可以有优惠,具体数字由市场经理与商家进行协商。媒体调查发现,生鲜电商的成本则更高。消费者在生鲜电商上感受到购买便利的同时,享受的是精致包装(纸盒、包装袋甚至是冰块)、冷链物流、配送到家以及相对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除此之外,平台的人工成本、营销成本、仓储成本也会或多或少地转嫁到商品价格上来。

这几年,围绕生鲜,巨头在前,想抓住“风口”的也大有人在。顺丰优选、盒马生鲜、每日优鲜、易果生鲜、中粮我买网、多点、京东到家、永辉生活、食行生鲜、环球捕手、天天果园、都市菜园、沱沱工社、春播、两鲜、U掌柜、食行生鲜、我厨、一号生鲜、本来生活、叮咚买菜、美味七七、甫田、好帮手、谊万家、爱鲜蜂、鲜码头、宋小菜、莆田网、优菜网、菜管家、魅力小虫、广州邮政公众号里面有个“果蜂商城”,等等。

天猫和京东在这个阵营里面。阿里系(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投资、控股和参股的生鲜电商名录):天猫生鲜超市、喵鲜生、易果生鲜、淘乡甜、苏鲜生、盒马鲜生,大润发、欧尚、飞牛网、甫田网、飞牛急速达、大润发优鲜等;腾讯系(腾讯旗下、投资、控股和参股的生鲜电商名录):京东、天天果园、每日优鲜、拼多多、永辉、超级物种、7-Fresh,微店等。

自从“老百姓的菜篮子”被涌动着热血的创业者、巨头、风投们盯上之后,一如武侠小说中,夺宝者,大有人在,而成功者,寥寥无几。

正源食派果蔬帮,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一个为北京地区餐馆提供采购托管服务水果蔬菜配送服务商, 已经关闭。

冻品互联,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首个为中小餐饮商户提供冻品食材(主要是肉类)的移动B2B电商平台,已经关闭。

菜到啦,成立于2015年1月,是一家菜场O2O电商平台,已经关闭。

果食帮,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为办公室白领提供果食产品的垂直电商,已经关闭。

青年菜君,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售卖半成品净菜为主的O2O企业,已经关闭。

美味七七,成立于2013年5月,是一家专门为上海及周边城市提供生鲜产品的电商领跑者,已经倒闭。

菜管家,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从线上(线上,客户通过互联网终端挑选、比价、咨询、购买、支付)线下(从基地生产、收购、运输,到仓储、销售、配送的全程一体化供应链)帮助消费者提供饮食挑选、参考、服务的电商,已经倒闭。

优菜网,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生鲜食品领域电商网站,已经倒闭。

卡卡鲜,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一家专为用户提供净菜的生鲜电商,已经关闭。

小农女,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服务于供应商和餐饮企业的食材平台,已经转型。

鲜品会,成立于2012年10月,是一家供应食材的生鲜电商,已经关闭。

慢品时光,成立于2012年10月,是一家提供生活饮品和零食的网上综合超市,已经关闭。

吉哆生活网,成立于2010年1月,是一家主打生鲜食品、熟食等生活物品的综合电商网站,已经转型。

物本购商城,成立于2013年1月,是一家垂直类O2O商业模式的食品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关闭。

抢鲜购,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为消费者提供原产地特色生鲜水果的企业,已经关闭。

本来便利,成立于2015年8月,是本来生活网旗下O2O产品,是一家通过物流实现产品一公里配送公司,已经关闭。

壹桌网,成立于专注于2015年6月,是一家专注于为上海和苏州等地消费者提供生鲜食材的公司,已经倒闭。

来品网,成立于2011年10月,是一家专注于应季特色产品的高端食品类垂直电商,并入光明集团。

早市网,成立于2013年10月,是由北大在校生创业团队打造的面向北大同学的水果外卖网站,已经关闭。

食材大师,成立于2014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做自有品牌的生鲜电商企业,已经关闭。

一米鲜,成立于2014年9月,是国内提供优质鲜果、干果小食、果切果汁、进口食品等鲜食产品的领先的生鲜O2O品牌,被天天果园并购。

菜到啦,成立于2015年1月,是一家O2O已生鲜电商平台,经关闭。

农丰网,成立于2015年5月,全球最大农产品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农业产品的生产、检验、仓储、运输、金融、交易等一整套行业解决方案,已经关闭。

也买酒,成立于2008年6月,是全球最大的进口葡萄酒销售平台,被并购。

壹吉购,成立于2015年2月,是一家B2B酒水电商平台,已经关闭。

特买客,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一家全球美食平台,已经关闭。

天蓝村零售合,成立于2014年7月,是一个主打按周订购零食的电商网站,寻求被并购。

买买茶,成立于2011年6月,是一家真正的全产业链线上茶叶B2C电商平台名存实亡。

许鲜,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先鲜食预售平台,已经关闭。

水果营行,成立于2014年10月,号称要做生鲜界阿里巴巴的电商企业,2015年12月16日以CEO易德被警方带走,已经倒闭。

特土网,成立于2014年5月,主打全国土特产商品的电商网站,已经关闭。

采购兄弟,成立于2014年8月,搭建供货商与餐饮企业的 B2B 在线交易平台,为餐饮企业提供询问比价、服务点评、在线预订、需求发布、线上支付、线下配送等服务。已经转型。

后厨网,成立于2013年12月,主打农副产品和后厨用品的移动商城,已经转型。

土鸡91,成立于2013年10月,是一家提供各类高端食材、菜品制作、食疗功效、餐饮顾问、物流配套服务等的B2C生鲜超市,宣告关闭。

根据比达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402.8亿元,同比增长58.8%。预计2018年可达到2066.3亿元,且未来几年仍将维持高速增长。但生鲜电商渗透率较低,据行业人士透露,其实只有每日优鲜的日子略好些。据中金公司的报告,即使是渗透率最高的英国,占比也只有6-7%。在美国的渗透率只有4%。

被一致看好的“蓝海”背后:3000家生鲜电商无一盈利。 (2014年报道)

全国3000多家生鲜电商无一盈利,为何赔钱赚吆喝。(2015年报道)

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巨额亏损。(2016年报道)

9成生鲜电商亏损,EMS入局或陷窘境。(2016年报道)

我买网赴港上市进程停滞,垂直生鲜电商难逃宿命。 (2018年5月报道)

2005年前后生鲜电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百家入局争鸣,而随后行业快速步入淘汰期。2016年生鲜电商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混战,大量中小型生鲜电商倒闭或重组,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入局搅动市场。2018年,生鲜电商行业再度开始洗牌。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大约913亿元,而整个生鲜市场,规模则到了1.36万亿元,而电商的渗透率还不到7%,2017年生鲜电商线上渗透率也仅有7.9%。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全国4000家生鲜电商,7%巨亏,88%略亏,4%持平。对生鲜电商来说,盈利是个大难题,供应链,仓储配送,用户都是烧钱的点。在我国,生鲜电商一直被视为可以产生万亿价值的有生力量,但有限的渗透率却让生鲜电商的发展难以明清。

联纵智达董事长、有数酒创始人何慕先生表示:“电商、以及电商的升级版新零售,是为了生活更便利。在菜篮子这个事情上,新零售固然好,但是便利的代价如果是每个月的菜金翻番,甚至不止翻了两三倍,显然,消费者是不买账的,商家也将面临着失败。在任何商业模式下,便利、性价比,都是要考虑的。以菜市场的价格供给给消费者?甚至是从农民的地头直接到消费者餐桌?这些能不能做到?能做到,生鲜项目才可以动手去做。当然,巨头们有的是钱,媒体用了‘烧钱’来形容被风投追捧的项目,巨头、风投,相当的不差钱。那就再狠一些,学滴滴,滴滴出行目前的融资额接近240亿美元。但依然未盈利。成功的是,占据中国网约车市场九成份额。这也可理解为舍得,有舍有得。”

文/素盏映月 (suzhan151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