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社会”一词来源于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一书,书中把讨厌消费的年轻人构成的日本社会成为“低欲望社会”。在书中描写的是日本年轻一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状态,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晚婚化、少子化、丧失物欲、成功欲、消费意愿低迷。

可以说是一本讲述日本近年来消极年轻人的思考方式、心理活动,但同时又在思考基本物质生活无忧后,人生蓝图应该如何勾画。

那么,为什么日本社会会进入这种“低欲望社会”状态呢?

一、日本经济自二战战败以后,开始发展经济,甚至一跃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说来也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讲,日本就是一个运气十分的经济体,踏中了美国成为世界强国以及美元成为世界结算货币以及后期的主要外汇储备,这都能够积极的促进日本的发展,特别是国土面积小、资源欠缺的影响状态下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的经济模式。

为什么这么讲?

重要的原因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成立的组织机构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主要的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就是以美元直接挂钩黄金,在在当时存在两个背景:1、英国经济的走弱,以及美国开始成为世界强国;2、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英镑、黄金,所谓的金本位体系下的冲击。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下,世界经济贸易临近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国际贸易需要重新制定相对的规则与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

1945年9月2日以日本代表签署正式投降书,正式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希望能够从战后恢复经济,形成复苏。而在新国际货币结算的制度下,以美元作为中心进行结算交易,日本开始搭上美国这条线,不停的与美国来往、频繁交易,形成了美国重要的经济伙伴,甚至是战略合作伙伴。

当然,与美国正式修复关系仅仅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则为外汇制度的改革。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挂钩黄金,与金本位制度虽然存在差别,但是本质上只是确认了美元作为中心货币,各个经济体之间将美元作为主要结算的货币以及外汇的储备货币。美元就是通用的。

在美元通用世界的基础上,日本又与美国修好形成重要的经济往来。而在这时日本开始形成两种局面,对内与对外!对内大肆的进行印钞投资,印钞要比挖黄金来得容易的多,打开印刷机就能够印钞票拉动投资。而美元固定与黄金,日本又与美国成为重要的经济伙伴。如果从理论上,日本不大肆的印钞票,那么与美国之间会是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在在经济复苏需求背景下,日本打开印钞机,而美国不能。日本倒挂“薅羊毛”于美国。

二、精神上的满足是开始,随着经济的困境的解决,意志也开始消退。

凭借着倒挂“薅羊毛”于美国,甚至是“薅羊毛”于全世界之下。而在1971年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而就在布雷顿森林结束的情况之后,日本的“薅羊毛”技术也开始逐渐减弱。为了适应国际大融合的背景,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2年7月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1976年1月签订了“牙买加协议”。

“牙买加体系”就是以多元化外汇储备的方式进行储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促进金融稳定,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而在此制度形成之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以后,美国早就实行了浮动汇率用以稳定各个经济体以及本国经济的贸易差别。当然,作为世界的经济强国一旦改变了方式,与美国所交好的日本也相应改变。但美国在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早就挂钩上了石油,为其铺路。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但是美国依旧为世界最为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以及外汇储备。

完成了世界经济第二位的壮举,日本经济在浮动汇率之下存在变数。

曼哈顿市中心的天际线

由于对内大量的加印货币,造成通货膨胀的冲击,最为疯狂的时候可以用东京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买下美国来形容。

美国经济不倒,美元依旧为世界主要的贸易货币,那么日本的经济状态就会呈现分立的形态:外汇汇率与本国经济之间存在差距,提高日本市场的货币使用而稳定国际的汇率结算,仍然可以“薅羊毛”于美国以及“薅羊毛”于全世界。

三、泡沫经济的影响下,日本家庭财富被席卷,年轻一辈无力支撑!

1991年日本房地产经济泡沫开始“塌崩”,无力承担一座城市买下一个国家的价格水平,主要的原因是在新国际结算制度下的无力,以及完全透支了本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塌崩”的经济一泄如注,股市也是接连“崩盘”。大量的银行和房地产企业倒闭,多数家庭一夜返贫,到现在还未“回血”,日本现阶段的经济也被称之为“衰退的二十多年”。

在1991年之前,日本经济就是岌岌可危,一直被日本民众所诟病的“房地产泡沫”就是在固定汇率结束之后所膨胀。再加上日本与美国经济呈现着摩擦问题,一直日本经济以顺差经济“薅羊毛”于美国,引起美国不满。

在1991年之前的1985年,也是美国为释放本国经济内部压力,与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而在签署以后,日元汇率开始大幅升值,为美国产品买单。而在这一行为中,对于日本的出口企业以及银行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而在此影响之下,银行开始降息拉动国内投资,而投资潮的来袭最为影响的就是房地产,东京房价1986年较1985年上升了120%,到了1989年东京最贵的房地产记录约为100万美元/平米。

在“广场协议”下的日元与美元之间的汇率由最高的262.79日元:1美元,升值为1991年的130日元:1美元。

升值有利于日本的进口贸易,但也正是因为升值原因与日本国内经济形成不平衡而促使了房地产泡沫的再次发生以及“挤破”房地产泡沫。大量的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失业率居高不下,所以的消极影响弥漫在日本经济之中。

当然,在这样的泡沫之下,日本的经济无法承担,完全透支了当时日本经济,并且资金很大程度上流向了影响万民的房地产行业。日本所有的人都为此所“买单”,至今未走出“阴霾”。

深受影响的日本经济,难道一年两年就能够走出来吗?并不是,而需要很多年。日本为了能够弥补自身国家资源短缺的困局,也为了解决弥漫危机所带来影响的状况,开始降低货币的发行数量,同样依旧稳住国际汇率关系以“薅羊毛”于全世界,补日本经济的短缺之处。

“阴霾”未散户,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中老年人,更多的还有下一代的年轻人。而在新时代的年轻人之中呢?

一个人的童年记忆可能影响到的是一辈子。而在1991年之后的日本楼市、股市所受到的影响,更多的还是那时童年,而在如今为中坚力量的年轻人。再加上现在日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被透支的经济收入,无力承担起新一代年轻人的“梦想”!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年轻人受到的是思维冲击、心理冲击,再加上社会对于经济倒退的影响并未散去,能够支配的资金依旧少。失去了“安全感”,无力支撑起更多的“梦想”,心理的压力负担更大。在此之中,“低欲望社会”也就形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