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华妃受皇上宠爱,纵横六宫,性子嚣张跋扈,嘴皮子又来劲。嫔妃们在她面前都是又怕又小心翼翼,谁也不敢顶撞她,反驳她一下,就连皇后都要忍让三分。

华妃看夏冬春不顺眼,轻轻松松几句话,就要了夏常在半条命。

“那就赏夏常在一丈红吧,就算用她的血,为宫里的枫叶积点颜色。”

沈眉庄向皇后请安迟到,华妃不顾皇后的三分颜面,借机惩罚沈眉庄,连带着把眼中钉肉中刺,敬嫔也一并捎上,理由也是充分的很。

“只是皇后娘娘厚爱,怕是要宠坏了沈贵人,坏了六宫的规矩。

有心也好,无意也罢,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该承担。”

没有甄嬛的日子,华妃的口头功夫很是了得,每每说的众嫔妃集体静音,皇后也只能尴尬的呵呵两声。但是在甄嬛面前,华妃却吃了好几个亏,只能咬牙忍着,发作不出来。

02

甄嬛沈眉庄入宫后,第一次到皇后宫中请安。沈眉庄向华妃行礼后,礼貌的称赞下华妃。

“娘娘国色天香,才是真正令人瞩目,嫔妾萤火烛光,如何敢与娘娘明珠争辉?”

华妃却趁机抬高自己,挑拨皇后,制造嫌隙,让皇后厌恶刚刚入宫的沈眉庄,脑子转的也真是够快。

华妃:沈妹妹一张小嘴儿倒是挺甜的,不过说到国色天香,这不是形容皇后的词吗?

眼看皇后想要发作,说什么?甄嬛立马接过话头,替沈眉庄解围。

甄嬛: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如明月光辉,华妃娘娘国色天香似明珠璀璨,臣妾等望尘莫及。

甄嬛一句话说的皇后频频点头,笑逐颜开,显然很满意甄嬛把自己比作明月争辉,华妃虽然国色天香,也只不过是明珠璀璨。

华妃却立即变了颜色,但是脑袋中也没有更好的词来反驳甄嬛,或者教训甄嬛。只能恨恨的说一句:宫中口齿伶俐之人是越来越多了。

03

后宫嫔妃一块儿看戏,华妃不但不顾尊卑,抢在皇后前头先点戏。还点了一出《薛丁山征西》,借此讽刺皇后不得皇上喜爱,应该自己下堂求去。

华妃:说起薛丁山征西,倒不得不提这樊梨花了,你说这樊梨花,千方百计的讨夫君喜欢,可是她夫君只真心喜欢别人,休了樊梨花三次。本宫若是樊梨花,宁可下堂求去,总比眼睁睁看着夫君人在心不在的强。

皇后:做的正妻就要有容忍的雅量,夫君再宠爱妾室也好,正妻就是正妻。即便是薛丁山休了樊梨花三次,还不是要三请樊梨花吗?

华妃:到底是那樊梨花身家,出身西凉将门的嫡出女儿,若是换做庶出女儿,再没有这移山倒海的本事,那可真是死路一条了。

皇后和华妃这一问一答之间,皇后强调自己是正妻。华妃就讽刺皇后是庶出女儿,揭皇后的短,这也许是皇后心中最深的痛了。

皇后无话反驳,其他嫔妃也都假装看戏,不趟这趟浑水,只有甄嬛站起来替皇后解围。

甄嬛:皇后娘娘,咱们再点一出南柯记好不好?

淳常在:姐姐,您这戏闹了半天只为做个梦,多没趣啊!

甄嬛:看戏不为有趣,更为警醒世人。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越是显赫,就越容易登高跌重。人去楼空,谁还管嫡庶贵贱?谁还分钱才权势,不过是南柯一梦而已。

甄嬛的一番话,让皇后找回了面子,又暗指华妃虽然家中权势滔天,哪天登高跌重,也不过是南柯一梦。

皇后高兴地夸奖甄嬛,而华妃只能咬牙生闷气。华妃生闷气,一是甄嬛没有明指说她,人家只是说戏,她不好发作。二是华妃到底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再说下去估计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只能咬牙生闷气。

就像皇后说的:莞贵人饱读诗书啊,连戏文也是信手拈来。

04

大家一块儿赏花,皇后摘了朵牡丹花,华妃就矫情的想在口头上占皇后几分便宜:这牡丹花开的倒是好啊,只是粉红一色终究是次色,登不得大雅之堂。

华妃边说,边摘朵芍药说:还不如这芍药,虽非花王却是嫣红夺目,这才是大方的正色呢。粉红都是妾室所用,只有正红跟嫣红才是正室所用。

华妃的一席话,说的皇后非常生气,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反驳,其他嫔妃也是一个个的生气,却没人站出来。只有甄嬛站出来说:臣妾幼时曾学过一首诗,现在念来正合适,就在皇后和各位姐姐面前献丑啦!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甄嬛什么也没说,仅仅念了一首诗,就让皇后高兴的不得了,立马顺着甄嬛的话,向前一步说:好一个唯有牡丹真国色呀,这尊卑本在人心,芍药花再红终究妖艳无格,终不及牡丹国色天香。

华妃听了,只能嗫巴巴的站着,一句话不说,顺手把手里的芍药花扔了。这一个扔的动作,表明华妃自己认输了,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05

甄嬛的这几次扫了华妃的面子,都是赢在了诗词上,读书上。恰恰华妃肚子里少墨水儿,想在口头上占甄嬛的便宜,也占不了,所以每每只能无奈的吃个哑巴亏。

从剧中来看,甄嬛没事儿的时候,总是拿本书坐在那里看。而华妃没事儿的时候,不是在说别人坏话,就是坐那儿干等着想皇上。所以华妃败在读书上,也是必然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