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5日,随着西班牙在五棵松体育馆95-75击败阿根廷,继2006年后,再次登顶世界之巅,持续了半个多月的男篮世界杯正式落下帷幕。

相比于世界杯的大结局,想必,很多人的记忆,都停留在美国拿到第七名,创造派出职业球员参赛以来的历史最差战绩。

这段时间,球迷们讨论更多的,不是冠亚军争夺战,而是遭遇滑铁卢后的美国男篮,会在接下来的东京奥运会上如何救赎。

有球迷认为失利未必是坏事,更加重视奥运会的美国男篮必将在明年的东京上演“复仇者联盟”,集结NBA最顶尖的球星出战,捍卫自己的篮坛霸主地位。

也有球迷认为,如今内线式微的美国男篮,即便集结了最强阵容,在FIBA规则下,面对日益崛起的世界篮球,也难以重现昔日横扫八荒的强势,美国篮球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对于知闲君来说,这段时间,思考得更多的是NBA与FIBA两个体系之间竞争与发展。

过去,以NBA为代表的美国篮球可谓独领风骚,NBA在自由自在的“生态”下野蛮发展,让人好生羡慕。而如今,FIBA用这一届世界杯,发出了自己“厚积薄发、迎头赶上”的最强音。过去的FIBA体系,可以说被NBA全面压制,而如今,NBA在思考自身发展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受到FIBA规则的影响。

世界杯上的惨败,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美国篮球向FIBA“并轨”?

商业利益驱使下的NBA规则变革

众所周知,篮球是美国籍加拿大人奈史密斯在1891年发明的。奈史密斯从在加拿大被称之为“Duck-on-a-Rock”的游戏中受到启发,构思了最初的篮球游戏。之后,他编写了13条篮球规则,其中有12条仍然延用至今。

篮球运动诞生后,很快受到广泛欢迎,在世界各地普及开来,并且于1936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篮球已经成为世界上吸金能力最强的运动之一。

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篮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篮球规则的演变。不同的体系之下,有不同的篮球规则。基于适用范围,有FIBA规则,NBA规则,NCAA规则等。

放眼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大,无非FIBA规则和NBA规则。一个是由国际篮球联合会制定、世界通用的FIBA篮球规则,一个则是在当今世界最顶级联赛上大行其道、影响深远的NBA篮球规则。

国际篮球联合会近年来不断对《篮球规则》进行完善,以4年为间隔对规则进行较大的修订。

与之相比,NBA的篮球规则,演进速度,相对更快,在变更频繁的年代,以赛季为间隔。

世界杯上的惨败,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美国篮球向FIBA“并轨”?

在NBA规则的演进过程中,商业利益的考量,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很多规则的演进,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商业的触手。

球星是NBA最重要的资本,特别是在乔丹横空出世,帮助NBA打开全球化的大门之后,尝到甜头的NBA,更加坚定了围绕超级巨星打造商业联盟的决心。

为了打造明星人物,NBA更多鼓励球星单打,为英雄主义提供生存土壤,这就是为什么NBA在对待联防的态度上和FIBA有着本质的区别。

超级中锋是篮球场上的大杀器,任何球队一旦有超级中锋的存在,在FIBA都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对于NBA来说,“中锋不卖鞋”,于是,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三秒区,限制超级中锋的统治力。

更不要说延长比赛时长、扩大三分线、设置官方暂停等设定,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商业利益。

时至今日,两大体系,就像篮球世界的两大分支,花开两朵,各自绽放。

NBA在商业的驱动下,快节奏、高得分,赏心悦目。

而FIBA则更多地保留了篮球运动崇尚对抗的风格,以及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

世界杯上的惨败,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美国篮球向FIBA“并轨”?

自强不息的FIBA“弯道超车”后劲十足

1992年巴萨罗那奥运会,绝对是篮球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那一年,美国男篮第一次派出以乔丹为代表的11名NBA巨星+一名大学篮球杰出代表的超豪华阵容出战,以所向披靡的姿态,轻松夺冠,一战奠定了美国男篮世界篮坛霸主的地位。

自此而后,世界联手对抗美国,美国奋力捍卫霸权,成为了世界篮球赛场的主旋律。

期间,由于美国男篮的“打盹”,也曾经出现过阿根廷奥运夺冠,西班牙登顶世界之巅的插曲,但是,随着美国人重新振奋精神,曲终人散,涛声依旧。

然而,27年后的今天,世界杯的赛场上,美国男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溃败。

热身赛不低澳大利亚,小组赛险些被土耳其拉下马,淘汰赛开始先后不敌法国、塞尔维亚,最终仅仅拿到第七名,创下历史最差战绩。总结美国男篮的这一届世界杯之旅,绕不过的是“狼狈”二字。

尽管美国男篮众多巨星缺阵,实力大打折扣,但是,从赛场上美国球员与世界强队的对抗中,不难看出,美国球员们在球员个人的身体、技术上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当天赋不足以碾压团队时,美国男篮不可避免地从“上狗”变成了“下狗”。

世界杯上的惨败,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美国篮球向FIBA“并轨”?

本届世界杯,是参赛球员中拥有NBA背景最多的一届。先后在热身赛和正式比赛中击败美国男篮的澳大利亚、法国和塞尔维亚,队内都至少有5名以上现役NBA球员。毫不夸张地说,美国队对上上述任何一个对手,都可以看作是“低配版”NBA全明星赛。由于美国队在世界杯中派出的主要以二三年级的年轻球员为主,而对手阵容中更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或者是当打之年的球星,在经验和阅历上,毫无疑问吃亏不少,美国男篮也在无形中为自己制造了更多的困难。

在折戟世界杯后,美国篮球今年称得上遭遇史上最大“滑铁卢”,各项重磅奖项纷纷被国际球员包揽。本年度NBA常规赛MVP字母哥是希腊人,最佳新秀东契奇来自斯洛文尼亚,最佳防守球员是刚刚在世界杯中带队战胜美国的法国人戈贝尔。

更可怕的是,美国男篮内线式微的颓势相当明显,随着霍华德老去考辛斯受困于伤病,美国本土内线能够扛大旗的只剩下一个喜欢打4号位的戴维斯,东西部第一中锋的头衔,分别被来自喀麦隆的大帝恩比德与来自塞尔维亚的约基奇摘走。

在相对保守的选秀大会上,NBA球队也在慢慢改变对国际球员的偏见,近年来,对国际球员青睐有加。2015年状元唐斯是多米尼加和美国双国籍,年轻时代表多米尼加出战过,近年也表态愿意在某个时候代表多米尼加出战。2016年状元西蒙斯是澳大利亚职业篮球运动员,2018年状元艾顿是巴哈马人。2017年状元富尔兹好不容易是美国人,然而这些年饱受伤病折磨,兑换天赋遥遥无期。本年度的新科状元锡安虽然是詹姆斯以来人气最高的状元,但是,对于他的争议,也是近年来最大的一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界篮球用携手并进、前赴后继,换来了今天对美国男篮的全面“围剿”。

早在2004年,电影《天下无贼》就带红了金句“人才最贵”。如今,随着世界篮球人才辈出,世界篮球对抗美国篮球,实现弯道超车可谓后劲十足。

更可怕的是,在规则的演变下,世界篮球,也在亦步亦趋中,开始走在前列。2018-2019赛季开始前,NBA宣布了多项重磅规则改变,其中就包括抢下进攻篮板后的回表时间从24秒缩减为14秒,这项规则,国际篮联早在2014年就已经通过修改并实施。

虽然说,竞争中,一步领先,往往步步领先。但是,终究众人拾柴火焰高。FIBA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春天”,而以NBA为代表的美国篮球,要说一点压力没有,那真是痴人说梦。

世界杯上的惨败,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美国篮球向FIBA“并轨”?

FIBA压力倒逼下的美国篮球与NBA将何去何从?

短短一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与其说美国篮球将集结最强阵容,为霸主地位而战,不如说美国篮球需要毕其功于一役,用冠军重夺在世界篮球的话语权。

在任何需要制定国际通用规则的领域里,规则的制定者往往是行业的“主导者”,他们通过主导规则的制定,反过来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进而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

然而,在篮球世界里,却呈现出反常的一幕。

作为篮坛霸主的美国人,醉心于自己的NBA世界、NCAA世界,与FIBA世界日渐脱轨。

脱轨容易并轨难。如今,随着FIBA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美国篮球的并轨需求,更加难上加难。

美国球员参加奥运会和世界杯等世界大赛,最头疼的问题就是NBA与FIBA在规则上的差异,特别是联防和三秒区规则。

站在美国男篮的角度,他们毫无疑问希望世界篮球向NBA走过的路发展,即便不限制联防,至少打开三秒区的限制,让篮下空间不再拥挤,让他们的运动能力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出来。

然而,对于世界篮球来说,篮下,是大多数球队的立身之本。本届世界杯四强球队里,无一例外都有着优秀内线坐镇。冠军西班牙队的中锋是本年度NBA的冠军中锋小加索尔,季军法国的内线是最佳防守球员戈贝尔,第四名的澳大利亚拥有博古特和贝恩斯两大内线,而亚军阿根廷内线实力稍弱,但是,领军人物,仍然是39岁的内线斯科拉。

说服一国改变容易,说服大多数国家则难,更何况是拥有更大话语权的世界强队。即便对于弱国,得一内线可得天下,岂不比慢慢发展青训体系,培养人才梯队来得简单便捷?

东京奥运会夺冠,美国为自己争取的,是并轨的时间和回旋的空间。东京奥运会如若再丢一城,美国男篮失去的,或许是他们保持多年的对抗世界篮球的“上狗”身份。

美国男篮不可能预见不到自己的“尴尬”。然而,从过去四大中锋时代到如今内线式微、小球横行,是NBA的规则在鼓励外线的发展、压缩内线的生存空间。接二连三的失利,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美国人想方设法,让超级内线回归。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屈指数来,篮球规则分流发展已久,或许,至这届世界杯之始,合流之势正初露端倪。

世界杯上的惨败,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美国篮球向FIBA“并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