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以“智能新生态,开放新时代”为主题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会上北京市长陈吉宁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快速发展,并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深度渗透。”

据悉,在此次的展会上,“仓储及物流机器人”首次单独成馆,也是展会的焦点之一,也充分反映了物流机器人重要性和广阔前景。在当前,物流行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模式正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级,无论是在仓储环节还是分拣中心或是在运输途中,机器人已经应用到了物流行业的各个环节。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2019年上半年物流机器人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并配合用户调研,分析讨论国内物流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趋势。

2019年上半年国内社会物流总费用为6.6万亿

社会物流总费用是指用于社会物流活动中各项费用的支出总额,包括运费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6.6万亿,上半年GDP总额为45.1万亿,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总额的14.63%,相较于往年有所降低,即物流成本有所降低。

从构成上看,运输费用为3.4万亿元,占总构成的51.5%,保管费用为2.3万亿,占总构成的34.8%,管理费用0.8万亿,占总构成的12.1%,其他费用占1.5%。目前随着智能导航、自动控制、模式识别、视觉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无人仓、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车等机器人在物流领域已广泛应用。

2018年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56万台

物流机器人是指应用于仓库、分拣中心、以及运输途中等场景,进行货物转移和搬运等操作的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属于工业机器人的范畴。自2013年起,我国一直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产销国,广阔的市场,使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连年激增,到了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了15.64万台。对于物流机器人,除了受益于工业机器人产业大环境的影响外,物流业务量的剧增,也为物流机器人带来了大量的需求。

物流机器人领域融资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物流机器人又分为AVG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以及配送过程的无人车和无人机。其中AVG是一种移动运输设备,主要用于货物的搬运和移动,目前广泛应用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搬运环节以及港口的集装箱自动搬运。分拣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图像识别等系统和多功能机械手等设备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而码垛机器人用于纸箱、袋装、罐装、箱体等各种形状的包装物品码垛,包括了直角坐标机器人、关节式机器人等。

巨大的市场需求,诞生了许多的物流机器人企业,同样这些企业也受到了资本的垂青。如仓库集成服务商鲸仓在2019年1月份获得了旷视和百度7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综合解决方案商极智嘉Geek+在7月获得了GGV纪源资本、华平资本C1轮融资。

在AGV机器人方向上,6月份柯金股份获得了兴富资本2000万元的战略投资,5月份科钛机器人获得了珪璋创投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4月份Syrius炬星获得了明势资本、真格基金、一苇资本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

无人配送车方面,真机智能在2018年12月拿到了深圳惠城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智行者在2018年4月拿到了百度资本、顺为资本、京东金融和广发信德的B轮融资。

而分拣机器人领域,国自机器人在2019年8月获得了美的集团2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三维通在2019年2月获得了中集睿德信和力合创投2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

物流企业在物流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日益庞大的快递量,使平台对物流速度以及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各大物流企业都加大了物流机器人的研发力度,积极布局智能物流体系。如京东的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已经进入到了常态化运营。顺丰在2018年3月获得了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苏宁物流成立了S实验室,目前已经形成了超级云仓、机器人仓、无人车和无人机等产品。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认为:物流机器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在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对于我国的物流机器人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随着货运量及快递量的提高,对物流机器人的需求仍在加大;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技术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机器人的智能化在一定场景下反应能力不足,以及障碍物识别存在盲区等,当然这需要不断的提高技术来弥补。此外目前的市场,已经从过去追求数量的发展开始往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物流机器人产业也处在调整与升级阶段,未来,技术的优势将成为企业不被淘汰出局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