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penser的第435篇文章

人生就像经济周期一样,过个几年,就会来一场精神股灾。

今年,我感觉不太妙,我感觉我提前到了“中年危机”了,

为啥这么讲,我反思了下,现在的状态是——焦虑少了,迷茫多了。

1

你可能会问,这焦虑和迷茫,有什么区别?

迷茫和焦虑,这两个词看似表达了一样的意思,但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焦虑,是一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目标在哪里,但就是达不到的痛苦。

焦虑不可怕,焦虑的缓解只是时间问题,只是能力问题,只是快慢问题,最后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实现,要么失败,而已。

而迷茫不一样,迷茫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焦虑,就像是在海上的船只,看得见大陆,拼命往前游,和风浪斗争;

而迷茫,就是汪洋上的你,四周只有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你不知道哪个方向才是大陆,你做任何事情,也许都是对的,也许都是错的。

在我看来,迷茫比焦虑更可怕。

2

过去四年,我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工作密度非常高,从研究生毕业到工作,从香港到深圳,我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混出头,在一线城市过上体面的生活。

焦虑推着我努力工作,每天行程满满,开公司、做项目、买房买车、投资理财。

这是很多现代人的状态吧。

是的,我现在确实过上了我当年想要的生活。然后呢?接下去要干嘛呢?

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么,换更大的房子么?

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有边际效应递减的。当你吃得越饱,美食对你的诱惑就越低,物质也是一样。

我对于物质,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太大欲望了。

我现在经常问自己——

这辈子,我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过怎么样的一生?

我前几天找了国内这个领域非常厉害的一位老师,我和她说:老师,我觉得我的人生陷入了一种新的迷茫了。

她还没有给我做分析,就先和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恭喜你,迷茫真好。

其实很多人这辈子都长期处在焦虑期,而没有真正迷茫过,也没有停下来真正思考过人生的一些大问题。

我说我人生突然陷入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我现在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愿景了。我现在所做的事情,让我突然找不到意义。

她并没有让我去主动寻找,而是说:每个人都不一样,不是每一个都需要使命和愿景的。

有些人是活在使命里的,只是他不知道而已。或者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也都活得挺好的。

另外,许多人自以为在为所谓的使命和愿景而活,但其实,他们真正想要的,只是赚钱而已。

3

我们聊了整整三个小时,老师给了我一些指引和启发。

第一,脚踏实地的一种方式是埋入焦虑,仰望星空的另一种方式是享受迷茫。

焦虑是个好东西,焦虑所带来的恐惧能激发斗志,能让你有拼命的想法,所以之前我虽然很焦虑,但也很心安。

但是,很多人这辈子都长期处在焦虑期,而没有真正迷茫过,所以也没有停下来真正思考过人生的一些大问题,也没有想过转向。

他们陷入了焦虑的陷阱:找到焦虑点之后,再也没抬过头,可能等外力介入了,比如退休了、公司倒闭了,再回头看,才发现自己之前追求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记得当年盛大的首富陈天桥,意气风发,但却在上市后一个月被查出重病,鬼门关走一遭后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改变了焦虑的方向,后来盛大开始私有化转投资集团,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陈天桥会怪这场病么?他会感谢这场病,将他从焦虑中解放,给了他迷茫的机会。

所以,能及时从焦虑后体会到迷茫,确实很值得恭喜。

我们需要焦虑来埋头苦干,更需要迷茫来思考人生。

焦虑久了,要记得迷茫,迷茫久了,要主动找焦虑。

第二,改变自己的前提,是看见自己。

“改变,想要改变首先是看到,I see you 。我们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我们需要去看。看不到、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的时候,我们是没法明白我们想要什么,也没办法去往我们要的方向。”

感觉比思考更重要。

当我们好像目前找不到出路,感觉陷入了一个坑里的时候,其实没必要那么着急爬出来,不妨先在坑里待一段时间,让自己的感觉去判断。

“不需要刻意去想什么,当你想的时候,很大一部分依然在过去的框架里面加工一切。你只需要不断地练习呼吸,然后把一切交给内在来运作。”

接下来的时间,我可能会放慢事业上一些节奏,不让自己被工作排得满满的,我希望自己从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更多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感知。

哎呀,感觉这是要走心的节奏了。

你感受到了么。

关于职场你或许还想看:

从少年天才到锒铛入狱:

为什么他一手好牌却输了全场

当你选择了一座城市,

你也就选择了这一生

又一个创业者离开:

活过眼前的15年,不要死在财富自由之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