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吴江儿子服用过期疫苗的医生现已停职接受处理,她对记者说自己十分冤枉,防保所只有12人,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事,最多时一天接种量达到500人次,累得浑身散架,哪有时间去管其他的事。记者与吴江闲聊时,他感叹道:“黎城镇过期疫苗事件涉及的一系列工作人员和领导,如果有一个人用点心,这样的事完全可以避免的。

“过期疫苗事件”调查:请把安全还给孩子

虽有层层把关的严格制度,但一批过期的疫苗还是进入了孩子体内,而他们的年龄仅是2个月、3个月、4个月、4岁。发生在江苏金湖的这起过期疫苗事件着实恶劣。那么,事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疫苗的监管与使用过程到底出了哪些问题?如何避免类似事件重演?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触目惊心:给孩子服用的“糖丸”已过期

这次事件涉及的过期疫苗名为“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们通常称其为“糖丸”。“糖丸”的主要发明者是病毒专家顾方舟(2019年1月2日逝世,享年92岁)。谈到中国彻底消灭了小儿麻痹症的成果,老教授曾深情地说:“如果周总理还健在的话,我一定想办法向他汇报,我实现了对您的承诺。”

“过期疫苗事件”调查:请把安全还给孩子

这次出事的地方叫金湖,是江苏省中部淮安市(周总理的故乡)的一个下辖县,金湖县被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自然景色十分优美。金湖原名个旧湖,后来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改名,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

然而,就是在这块宝地上,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咋舌的事。有人愤怒地说:“他们太龌龊,将来哪有脸去见周总理?”

2019年1月7日中午一点,吴江(化名)夫妇便带着4岁的儿子出发了,他们要在一点半前赶到黎城镇防保所。吴江是邻镇医院的内科医生,他计划待儿子服用“糖丸”后,让妻子带儿子玩一会儿,他则到自己所在医院写病历。

两点左右,儿子服用了“糖丸”,因为按规定得观察半小时后才能离开,吴江夫妇便在屋内与人闲聊,随着孩子的增多屋里显得闹腾起来,他们把儿子抱到了外面。碰巧的是,儿子手上有个疫苗包装袋,职业的本能让吴江拿过了袋子,看到疫苗批号是“201612158”后,他想起了在杂志上看过的一段话:疫苗要以特殊方法保存,有效期多为两年或三年。

吴江做起了有心人,他翻看自己儿子的疫苗接种记录本,核实了本子上的疫苗批号与儿子拿的袋子上的批号一致后,随即用手机上网查询,并很快发现,这一批次疫苗的有效期居然是2018年12月11日,而今天已是2019年1月7日,也就是说,这批疫苗已过期近一个月了。

吴江的心脏扑通扑通地狂跳起来,儿子居然服用了过期疫苗!他找到刚才喂药的医生,医生不承认疫苗有问题。争论中,许多家长聚集了过来,大家仔细检查自家的疫苗接种记录本后,发现疫苗批号也是“201612158”。

这下子,防保所里炸了窝,因为防保所隶属黎城镇卫生院,有人便去找医院领导,一个领导请大家等待一段时间,让他进行调查再说。另一个领导则说,他们每个月会根据用量去疾控中心拿取疫苗,不会存放过多的疫苗,即使这次疫苗真的过期,也属特殊情况。

医院的态度令人失望,有人便把消息发在了微信上,自然又有人转发,此事很快像长了翅膀般传了出去。因为脊灰疫苗的使用规则是:2个月、3个月、4个月、4岁种接种一次,所以涉及面很广。

“过期疫苗事件”调查:请把安全还给孩子

谁家的孩子不是宝贝呢?大家的心情异常难受。有个家长在朋友圈写道:“我亲爱的儿子,对不起!妈妈让你逃过了假疫苗事件,却没能让你躲过过期疫苗。我非常担心、非常无助、非常自责,要是有可能,我当初替你吃下去多好。”采访中,一个姓孙的女士说:“我是那么相信防保所,怎么想到会给孩子用过期疫苗?你家没有孩子吗?怎么忍心伤害他们?”

从1月8日上午开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讨要说法,此事很快引起了金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1月11日,微信公众号“金湖快讯”发布《我县口服过期脊灰疫苗事件情况通报》。通报说,通过对接种儿童家长的逐一电话排查、上门巡查,初步确定全县145名儿童接种了过期脊灰疫苗。

扼腕长叹:安全底线为何再度失守

应该说,金湖县对于疫苗事件的处理是及时认真的,他们一方面查处相关责任人,另一方面拿出包括免费就诊、体检在内的方案供家长选择,还向上级请示成立专门调查组。但静下心来想想,这些措施只能算亡羊补牢,如果能够遵守制度,这样的意外是完全可避免的!

该批次疫苗的来源是:2017年5月9日,淮安市疾控中心配送至金湖县疾控中心;2017年5月18日,金湖县疾控中心冷链配送至黎城卫生院。既然来路正确,与假冒伪劣商品沾不上边,那为何还是出事了呢?

通报称,此次事件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黎城镇卫生院防保所疫苗保管人员、接种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保管人员未按规定定期清点疫苗批次、有效时间,接种人员在使用时未核对疫苗批号,导致21支过期脊灰疫苗被使用。在此过程中,上级有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未认真履职。

在朋友的帮助下,记者采访了金湖公安局一名警官,当初家长报警时他曾到过现场,后来也参与了事件的处理。这名警官认为,脊灰疫苗属于一类疫苗,国家配送,外包装上多有免费两字,过期了直接退到疾控中心,与经济根本不牵连。主要原因只能是工作人员懒惰病发作。

这名警官说,要鉴别疫苗有没有过期根本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只要在相关网页上输入批号和生产日期,便很快看到结果。为了印证这一说法,记者在相关网页输入了一个过期疫苗的批号,结果疫苗名称、生产企业、库存量、有效期一目了然,并且还特别提醒:严禁使用过期疫苗。

给吴江儿子服用过期疫苗的医生现已停职接受处理,她对记者说自己十分冤枉,防保所只有12人,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事,最多时一天接种量达到500人次,累得浑身散架,哪有时间去管其他的事?记者忍不住说:“每周接种也就一两天,其他5天中,抽出两分钟关心下生产日期不就行了?”这名医生嘀咕了句“那是上级的事”,便不再多话。

记者打电话到金湖县疾控中心询问,接电话的人员说:“我们肯定有监管不严的责任,当初为这批疫苗,我们曾催促过黎城镇卫生院,他们没有退过来,我们也就忘记了。”言语中的确充满了懊悔。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家长们还关心另一个问题,就是除了这批脊灰疫苗过期,还有没有其他疫苗存在类似问题。一位姓卞的先生曾告诉记者,他家与亲戚家共4个孩子都被接种了过期疫苗,其中最早的发生在2014年。另一位姓夏的女士也告诉记者,孩子2017年12月接种了水痘疫苗,现在一查,有效期居然是2016年12月25日。在这一背景下,便有人说,黎城镇卫生院使用过期疫苗已长达10年,而且涉及多种疫苗。

对于家长的质疑,金湖县卫计部门的答复是,网上所传存在更多过期疫苗消息均为不实信息。金湖县卫计委主任陈化说:“工作人员为了图省事,登记处电脑中的批号是他们提前录入的……因而容易导致电脑批号和手工批号不相一致。”他还说,一定会实事求是反映情况,一切等上级调查组作结论。

对于陈主任的说法,我们选择的是相信,因为我们心里最大的希望是,真的没有更多孩子服用了过期疫苗。

记者与吴江闲聊时,他感叹道:“黎城镇过期疫苗事件涉及的一系列工作人员和领导,如果有一个人用点心,这样的事完全可以避免的。”他说了这样一个“笨拙”的方法:“一批疫苗进库后,用便利贴把使用期限标上,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这么简单的事情却酿成了大事件,真的令人费解。

痛定思痛:给孩子们筑一道良心防线

让人倍感欣慰的是,这起过期疫苗事件已引起高层的关注。

2019年1月16日,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参加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淮安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对“金湖过期疫苗事件”要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2019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切地询问目前我国儿童慢性病发病情况,并叮嘱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上述问题,强调要严格监管,绝不能再发生接种过期失效疫苗的问题。

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过期疫苗能够使用好长时间,难道我们家长没有一点责任吗?

2019年1月10日,上海一名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过期疫苗事件纯粹是管理原因后说,过期疫苗本身来说对健康其实没什么危害,有效期超过半年以内基本不用担心。不久后,一名江苏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专家答复,安全性上,仅仅是过期,一般没有出现过什么大问题。但由于疫苗引起的反应大部分是在14天内,妥善起见,建议观察期间拓宽至40天,加强随访。

出人意料的是,两位专家的话居然招来了不少骂声:你喝高了么?疫苗不是牛奶,多喝点增加营养;这真让人愤怒,是药三分毒;专家姓甚名谁?敢不敢签字画押亮个相……

记者的朋友周永东教授是著名的疫苗专家,他说,上面两位专家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表达方式似乎直接了一点,因为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后续问题。周教授说:“疫苗都存在有效期,过了期的疫苗效价不能够保证,有可能出现细菌污染。”周教授建议,对服用过期疫苗的儿童进行专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可能的潜在风险。

为了写作本文,记者特地在江苏如皋白蒲镇防保所进行观察,整整两个小时中,没有一个家长问药名或看药物日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无一例外地唯医生的话是从,让签字就签字,让哄孩子就哄孩子,任凭废物箱的药盒堆得满满的,也没有捡一只起来做一下有心人。

与记者同行的周教授不由得感慨,疫苗是否过期并不需要专家识别,家长略作关注就能发现问题,可现实却是,大多数家长都是马大哈,不去思考,不去汲取教训。周教授说,每次打疫苗时,检查一下医生有没有把完整的信息填写在疫苗本上,再在百度上输入“疫苗查询”,然后根据提示继续操作即可。

其实,我们99%的家长都有能力识别过期疫苗,都有能力对公共服务进行监督,但真正行动的人少之又少。而正是他们本身的疏忽,从某方面促使过期疫苗被接种事件发生。

是的,我们不缺乏规章制度,《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都已施行,也不缺少领导的关心,如果再加上家长自身的重视,那么,所有的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

还是那句老话,一万次的事后严厉查处,不如一次性从源头上堵住漏洞,而堵漏的武器就是遵守法律法规、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家长的重视度。

我们坚信,这天一定会到来。

作者/方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