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引领力

为抢抓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区于2016年3月出台了《琅琊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和《2016年琅琊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程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年和未来5年的目标任务,并配套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琅琊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驶入快车道。

一、积极争创省级现代物流战新产业基地。按照《关于开展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战新基地办【2016】6号)文件要求,我委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围绕现代物流战新基地申报工作,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积极争创省级基地。

二、推进市级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以琅琊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为契机,打造琅琊经济开发区创新平台,以现有产业、资源禀赋为基础,依托九华药业、坤大生物、顺鑫盛源等现有重点企业,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为主攻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产业链关联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培育若干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核心企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式发展,力争2017年创建为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推进战新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建立2016年战新项目库。为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扩大有效投入,推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行业,全面梳理出2015年底在建项目,2016年续建、新开工项目和后期储备项目,明确2016年发展目标,全程跟踪项目进度。目前,已建战新项目库共有32个项目,总投资80.6亿元。二是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认真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建立重点项目领导干部帮抓推进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早转化、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目前,续建项目完成率38.2%,计划新开工项目完成率14.7%。重点项目总投资2.25亿元的九华药业“年产一亿袋百蕊颗粒等中药制剂生产线”项目于3月6日竣工投产。

四、培育壮大战新产业规模。一是狠抓产业招商。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等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建设,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提升产业规模。上半年,新增百仕照明、凯洲苏兴环保等战新企业4户。二是狠抓企业调度。加强与战新企业沟通对接,并与区经信委、统计局密切配合,加强对企业产值上报的月度指导和监测。今年上半年,战新完成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2.1%,超序时进度2.1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三位。

“双创”顺时造势,创造新动力

为推动新形势下创新创业工作,打造琅琊经济发展新引擎,引领琅琊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区领导带队赴芜湖、上海、苏州等地学习考察,认真研究区创新创业实施举措,双创工作破冰前行。

一、突出主城区商业服务业特色,打造电商创业众创空间。依托“云伙计”的网店运作能力,以“产品供应链+青年网商创业”为二个方面的驱动,为琅琊青年网商提供强势的供应链供给和运营模式的孵化培育。

二、引进苏州创客邦孵化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理念。经与创客邦多次对接,目前已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运用完整的“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孵化服务体系和成熟的运营模式,精心打造琅琊创客邦众创空间,争创在滁州市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众创空间运营品牌,并以互联网的孵化支持手段,真正实现02O的创新型孵化模式,着力以众创空间的打造,激发大众创造活力,为创业青年提供一个开放、共生、合作、共赢的创业创新平台。

三、建设滁州万尚城大学业生创业孵化器项目。与滁州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创业就业中心联系对接,依托万尚城一楼12间商铺,共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拥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双创空间”。滁州万尚城将地理位置优越的12间商铺作为第一批创业孵化基地试点,择优为拥有创业梦想的滁州学院在校大学生及毕业三年内的优秀毕业生及优秀创业青年提高创新创业平台,目前该项目正在投入运营。

传统产业融合创新,焕发新活力

将互联网与计算智能、柔性制造相结合,实现产品生产的定制化;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分散的资源共享到云服务平台,实现制造资源的按需供应。“互联网+”正成为传统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新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正在深度融合。

一、“互联网+制造业”让传统产业增强内生动力。新江玻璃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了生产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大大降低对劳动力依赖,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民江环保、宜庭家纺等下游产品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利用淘宝商城等网站拓展销售市场,大幅提升销售潜力。“互联网+”正在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二、“两化”融合提高生产效率。目前,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ERP系统等在装备制造、化工企业和居民终端消费品行业中得到广泛运用。90%以上装备企业均实现了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制造:昇兴包装、兴义模具、金三角重工等企业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软件,提高产品设计加工水平,在专利技术、产品竞争力方面成效明显;瑞兴化工、华润啤酒等企业利用DCS等技术,实现过程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精细化和安全生产水平。

三、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围绕新兴产业加快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是大力推动实施产学研项目。推动信尔德科技与滁州学院开展智能电气开关项目开发,九华药业与安徽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开发新药等。上半年,共征集5家企业的技术需求12条,帮助企业与滁州学院和安徽科技学院牵线搭桥3次,签订产学研项目合作的企业2家,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和技术中心各1个。二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组织实施了信尔德科技flw34-24等5个新产品开发,宏达模具节能多型腔冰箱模具、澳兴机械基于FPT工业技术的平板太阳能覆膜设备项目等。上半年,共申请专利申请179件,其中发明专利113件;专利授权69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四、积极推动实施十大技改项目建设。技改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截至目前,昇兴二期、金春五线、瑞兴技改、新安旺市技改、美固龙技改、百川工贸技改等6个项目已经施工,东川工贸技改、顺鑫蛋白粉技改、鼎元技改、九华技改等4个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施工。

电商助力商业升级,释放消费潜力

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支持商业实体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鼓励生产、流通企业开办网上商店,推动各类消费终端(吃穿住用行)接入手机APP,几乎所有生活用品都可以在电商平台买到,电商平台正不断催生和培育新的消费需求,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经济正逐步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打造琅琊区电商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在滁州创达义乌商贸城打造“创达电子商务创业园”;在滁州农产品物流园打造“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在华融产业园打造电商文化产业园区。使之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做强天长路中央商务区。抓住天长路获“省级中央商务区”的契机,全面推进苏宁广场、恒安环滁中心(合肥百货大楼)等重点商业在建项目,力争尽早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万尚城项目已运营;总投资6亿元的清流文化商业街区项目已签约。

三、加强传统商贸业与信息化融合。协调做好每天惠社区智慧便利店的店面拓展工作,以“便利店+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会员体系”的商业模式建立社区的零售和服务终端。引导琅琊酥糖等老字号企业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以促进传统商贸业与信息化融合,带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