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恩平最低15℃!身体这几个地方冻不得,老病根都是这样留下的!

新一波冷空气已抵粤!

各位亲今晨起床是不是觉得

又凉了不少?

据恩平气象局预报,预计27至31日冷空气持续补充影响,以晴朗干燥天气为主,最低气温逐日下降,早晚较冷,请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具体预报请戳下图↓↓

俗话说“春捂秋冻”,天气转凉,到了“秋冻”之时。但“秋冻”也要有个度,并非人人可冻,小心冻出一身病!老病根都是这样冻出来的!

冻出病的案例还真不少!

秋冻也分人

这五种人千万别冻着

1

肺不好的人

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因为慢性肺病的患者一般身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胃肠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患者,对待秋冻要小心。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溃疡患者一般正气不足,很多人平时都手足不温,容易感冒。  

4

关节不好的人

在刮风、下雨、下雪、寒潮等天气变化来临时,约有90%的人都会出现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的症状。因此,关节病患者“秋冻”不能随便冻,尤其要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寒冷会让关节炎患者感到不适。

5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     二是以防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这5个部位千万别冻

1

头部——诸阳之会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秋季尤其不宜晨起洗头,否则易受风寒。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偏头痛人群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最好戴个帽子。

2

颈部——血管颇多

颈部有很多血管,颈部血管受冷,不利于脑部供血,还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而且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们,肩颈会有劳损,再不注意保暖,很容易雪上加霜,酸痛加剧。

感觉肩颈凉的人可以出门给自己围个围脖。

3

腹部——脏器众多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经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经等。而肚脐眼部分又称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需要保护好。     对于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宫寒的女性来说,不妨贴身穿一件背心,出门的时候也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马夹,护住腰腹部。

4

关节——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应格外注意,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若是膝关节觉得冷,可以给自己加一个护膝,或者将双手搓热覆在关节上。

5

脚踝——距心脏最远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如果脚部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将出现不足,脏器功能继而受损。  

常热水泡脚,可暖全身,防止痛经等寒病的发生。手脚冰凉及体弱的人,不妨晚上穿双薄袜子入睡。

记住“五个一”给自己加加温

1

一碗羊肉汤

《金匮要略》中就有一款非常著名的温补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在这道汤中,当归有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生姜可强御水汽,把身体里多余的湿寒除掉。羊肉性质湿热,可温中补虚。取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把羊肉熬烂,放红糖,再稍炖下即成。此汤对治疗冻疮也非常有效。

5

一按劳宫穴

天冷容易手凉,人们习惯搓手取暖。我们手上有一个取暖开关——劳宫穴,天冷按摩劳宫穴可以保暖。  

劳宫穴五行属火,可以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的按摩,每次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的作用。

专家观点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 周继朴

北京中医医院心内科主治中医师 张竹华

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 朱培

西安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焦凯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王雪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 朱欣佚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2013)

责任编辑:张安怡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恩平猛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