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楚庄王咄咄逼人,向周王使节王孙满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言外之意准备武力夺鼎。秦武王见到九鼎后,就萌生了与孟贲比试举鼎的想法,并想以此显示秦国在列国中的地位。

“鼎”在古代被视为天命所在和王权的象征,关于鼎最早的记录源于大禹,相传大禹为了纪念涂山大会,铸造了气势磅礴的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九鼎上分别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此后,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

大禹留下一件国之重器,拥有者被视为天命所归,周灭亡后不知去向

​夏朝建立后,九鼎被集中到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大禹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后来夏为商所灭,九鼎迁至商朝都城毫邑。其后,周武王伐纣而得九鼎,据传,周武王发兵数万才把九鼎运到镐京,后来周成王定鼎于郏辱,正是要表明天命之所归。

春秋时期,周王室力量衰落,各路诸侯便对九鼎产生了觊觎之心,楚国首先站出来挑战周天子,企图夺取九鼎。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带兵攻打陆浑之戎,来到了周朝都城洛邑,陈兵于周王室的边境。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前来慰劳楚军,希望楚庄王撤兵回师。

大禹留下一件国之重器,拥有者被视为天命所归,周灭亡后不知去向

​然而,楚庄王咄咄逼人,向周王使节王孙满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言外之意准备武力夺鼎。王孙满争锋相对,答曰:“在德不在鼎”。他讲述自夏初铸鼎以来,九鼎之归属变迁皆在德政,并且明确指出:“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王孙满义正言辞地教训了楚庄王一通。

楚庄王想夺鼎不假,但他也有自知之明,因为在春秋时期,任何一个霸主都没有足够的实力足以统一全国,楚国虽强但同样如此。因此,楚庄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周王朝推翻。在碰了一鼻子灰后,楚庄王只好退兵收起了他的野心。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带兵去洛阳观看九鼎,他年少骁勇,喜欢举鼎(举鼎是当时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他手下有三个知名的大力士,叫孟贲、乌获、任鄙,都是举鼎高手,他们也陪伴到了洛阳。三人之中,以孟贲最为勇猛。秦武王见到九鼎后,就萌生了与孟贲比试举鼎的想法,并想以此显示秦国在列国中的地位。

大禹留下一件国之重器,拥有者被视为天命所归,周灭亡后不知去向

​显然,秦武王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他抓住一只鼎猛地举了起来,终因力气不支,累得双目出血,力尽鼎落,还砸断了髌骨。结果秦武王不治而死。无辜的孟贲也因此获罪,被株连九族。后来民间为了纪念大力士孟贲的不幸,特地在乐舞百戏中增添了一个举鼎项目,叫“孟说举鼎”。

战国后期,周王室更是衰落不堪、奄奄一息。秦、齐等大国为了争夺九鼎,不惜刀兵相见。秦惠文王率兵试图夺鼎时,由于齐国的干预而被顶了回去。接着齐宣王又图谋九鼎,被周王使臣颜率以没有途径入齐的理由说服。在其后的战乱中,被视为天命所归的九鼎被沉没于泗水的渊底。

大禹留下一件国之重器,拥有者被视为天命所归,周灭亡后不知去向

​关于九鼎的失传,史书中有很多记载,有的说九鼎入秦,有的说是八鼎入秦,一鼎沉于泗水。《史记·封禅书》又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后来,《汉书·郊祀志》又补充说:“周显王四十二年,鼎沦没于泗水彭城下。”后世大多采用九鼎沦没的说法。

九鼎沦没一百多年后,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当他君临天下之时,突然又想起了九鼎。他派出数万人的军队抵达泗水,经过苦苦探寻,终于发现在深渊尚有宝鼎一只,于是下令捞鼎。不幸的是,鼎刚落出水面,其绳索却被蛟龙咬断,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鼎重新落入泗水之中。

大禹留下一件国之重器,拥有者被视为天命所归,周灭亡后不知去向

​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了中国的正统,人们将秦始皇觅鼎得而复失的事件大肆渲染,认为是秦政的无德。至此后,再也没有哪一个帝王探寻九鼎,而大禹所铸的传国九鼎以及后来的秦始皇的传国玉玺都成了历史的谜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