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戚继光五世祖戚斌开始,戚家世袭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用现在的话讲,戚继光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六代。

世袭、官六代,听起来很美好。那是不是戚继光在文件上签个字就可以走马上任,在祖上给的职位上高枕无忧了呢?

要拿到这个世袭职位,可不仅仅是有戚家子孙这个身份就可以的。

戚继光从蓬莱出发的时候,行囊中带的除了戚景通用卖房钱凑的盘缠,还有一份登州卫开具的证明文书,这张文书,是他踏入军旅生涯大门的第一道门槛。

要拿到这份证明文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袭职的资格。袭职者须是嫡系子孙,如果不是嫡系子孙,庶长子可以替补袭职,如果嫡庶子孙都没有,弟侄可以袭替,并且袭职者的年龄要在15岁以上。戚继光是庶长子,年满16周岁,符合这一条件。

第二,要参加培训。在拿到文书之前,戚继光除了跟随父亲习武、师从梁玠学文外,还要接受登州卫所的职业培训,参加骑马、射箭等的专业训练。

第三,要经过考试。在袭职手续办理的最后一关京城都督府的比武中,如果一个卫所选送的10人,有2人不合格,那么这个单位的掌印官就要受到惩罚。因此,在登州卫,掌印官对申请袭职者的训练和考核都是非常严格的,卫所要确定申请袭职者确实“素习弓马”,才能开具文书。

戚继光顺利通过了登州卫的首轮考核。

他告别父亲,带着袭职文书,先到济南的山东巡按衙门挂号,领取一张限定袭职期限的“花栏号票”,然后去往北京城的左军都督府,进行武艺考试。

在经过骑马越墙、越沟、射箭、骑马使枪、两人对刺的一番比试后,16岁的戚继光终于走到兵部武选清吏司,在军人的黄簿上登记了自己的年龄、籍贯、职务、父祖的职务等等,拿到了兵部发的袭职者证明。

他将拿着这份证明回到蓬莱,到登州卫报到任职,开启他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

回家的路,格外欢快,车马颠簸中,戚继光回想起出发时的情景。

六月的蓬莱,海风习习,绿树成荫,百花即将绽放,天地酝酿着勃勃生机,72岁的父亲戚景通,为戚继光送行。祭拜先祖之后,他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吾遗若者,勿轻用之。”戚继光紧紧握住父亲的手,坚定地回答:“儿当求增,何敢轻用?”这段如哑谜一般的对话,围观者无人能解。

因为没有人知道家徒四壁,只有川扇一柄、卧内一榻,连自己的丧事也要靠妻子借钱完成的戚景通究竟留给了戚继光什么。可是戚继光懂。

山高路远、沧海茫茫,已在病中的戚景通挺拔身躯,目送儿子一步步走远,直到他在自己的视野消失;16岁的戚继光带着父亲的叮嘱,带着自己对父亲的承诺独自踏上了北上之路。

从蓬莱到济南到北京,父亲的嘱托始终回荡在他的心头,父亲期待的目光也一直追随着他。

一晃四个月过去了,这期间,有人第一次没通过比试,被罚半俸,有人多次比试仍不合格,被剥夺袭职的资格,充军。但第一次独自“出征”的戚继光,却凯旋归来。

他要捧着袭职者证明呈给父亲,看父亲笑颜舒展;他要向父亲说说这四个月来的辗转奔波,听父亲朗朗笑语;他要在即将铺展开的职业生涯中大展身手,让父亲为之荣耀。

然而,当他快马加鞭赶回蓬莱,戚景通已经离世两个月了。

16岁的少年戚继光,在失去母亲6年后,又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他虽是将军,却也是个少年啊,初冬的寒风里,戚继光朝夕哀号,悲痛欲绝。

这样的情景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戚继光清晰地记得最后一次与父亲同框时自己的承诺:儿当求增,何敢轻用?他擦干眼泪,将对父亲的怀念和承诺化成“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的抗倭行动。

20年后,当四柱三间五楼的父子总督坊拔地而起,官至总兵官的戚继光正乘船查看广东南澳地形,为剿灭勾结倭寇的大海盗吴平做最后的准备。

沧海茫茫、血雨腥风,父子总督坊挺立在戚氏祖居前,一如戚继光北上袭职时,父亲挺拔而立的身姿。38岁的戚继光北望蓬莱,似乎又触摸到父亲注视的眼神。

那个在袭职归来后,因为思念父亲而朝夕哀号的少年戚继光,已经成长为让百姓拥护爱戴的戚我爷,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老虎。他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建功立业的呢?请听下回分解。

后记:字虽然是我打出来的,但章节内容都是别人挖掘的的,互联网上对这种行为叫“洗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别人研究成果上发一些个人的感慨,我还没迈过自己心里的槛。无论如何,万分感激《戚继光大传》《戚少保年谱》《戚继光志》的作者以及写出论文的前人们。愿我们都能在研究古人的路上,遇到未来的自己。

岳麓青春 青春永恒

你的故事,我愿意听

长按二维码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