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研是对社会最有价值的事业,特别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事业,对社会未来的良好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然而一些人不懂教育的意义,价值观狭隘,格局眼界低,喜欢用钱用工资来衡量一个职业的好坏,就比如下面这位楼主对于教师职业的吐槽。

他表示想不明白,清华毕业生居然进“人大附中”任教,工资低一个月几个钱,对于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来说真是可悲:

小编觉得吧,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整个社会也不是单看薪酬的,如果全都去了互联网行业,那其他人吃什么喝什么?到时候你孩子去上学,你是不是又该抱怨学校没有好老师了呢?岂不是更可悲。这个社会不会阻止你去高薪行业,但楼主也不用可悲别人的生活。

而且小编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首先,一个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进入社会工作,清华大学这个背景在工作过程中并不会直接为他本人带去收益,还是要通过努力干活出业绩才会有相应的收入;其次,往后的路还长着呢,有句话不是说:he who laughs last,laughs the best!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可能5年之后再回头看,楼主就会明白了。“我的前同事是北大高材生,获得过国际竞赛各种大奖,一开始却是在某培训学校教小学生,而现在呢壮大了,他已经是某教育集团副总裁了,哈哈哈”

对于楼主的这番言论,很多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网友认为:你眼界太低;你先了解下人大附中是个什么概念再说吧;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清华毕业也没几个能进人大附中的;你要是知道了他都会认识些什么人,你就不这么想了;我也想去人大附中教书,我中科院的博士。

还有一位阿里巴巴员工称,坦白说,别说人大附中,就是回我老家省会城市,给我一个重点高中老师干,我也分分钟回去了。有些网友认为,眼界低真可怕;你先查一下人大附中的老师和学生都什么背景吧;能读到清华北大的人家里一般不会特别缺钱,但人脉这种东西是花钱也买不到的;所以你看待这个问题的标准就是工资收入了?人就是缺什么就把什么看得很重;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有啥可说的,楼主格局略小啊;哈哈,你太年轻了

不管怎么说,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高学历人才能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还是值得称赞的,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清北人!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