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曙光:潇湘晨报创始人、评论家、作家

古人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说的是人的气质。我说的文学作为一种人生底气,包括“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更多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壮”。

三十来岁的时候,我生过一场很重的病,病到在医院里躺了大半年,出了医院,还在家里躺了四五个月。到什么程度呢?每晚眼睛睁到天亮,一直没有办法睡觉。大家知道一个人不睡,不仅仅损害肌体,关键是会使你的精神崩溃。每一个晚上我怎么过来?其实我不能干别的事情,因为我连坐起来看书的力气都没有,我只能躺在床上。每天能干的事情就是背诗。也不可能开个灯拿着一本诗去读,只能把你还记得的那些诗,就这么一路背过来。如果背得好的时候,背两三个小时可能会迷糊一会儿,如果不行,可能这一晚上就这样背诗。我背得最多的诗是谁的呢?李白的。

唐诗虽然有上万首,我们所熟悉的也有三五百首,但是我就觉得李白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旷达和任性,能够激励我。李白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才三十来岁,怎么会就这么死去呢?

后来我病好了,花两三个月时间写了一本李白评传,记得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在我人生最最困难的时候,伴随我的是诗歌,是中国传统的诗歌,特别是李白的诗歌。稍好之后,再读李白的生平事迹,这便决定了我后半生基本的人生信念。

我一直认为李白是个奇迹。李白的祖先很早就去了碎叶,这应该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个城市,靠近俄罗斯。李白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突然就要举家南迁。他们在那边已经落下根了,莫名其妙要回来。李白出生不久,便举家上路。迢迢万里荒漠,几匹马,几辆车,就这样晃晃荡荡回来了。回到四川江油一个叫蛮婆渡的一个地方。那恰恰是诗歌传统很好的一个地方。我认为李白是空前绝后的,他几乎耗尽了中华民族所有的浪漫。

李白一生欲望无穷,而且要同时绽放。写诗不用说了,李白还要练剑,他的剑法非常好,武术非常高明。史料上说,他经常跟人打架,曾经手刃数人。他还要修道,而且道行很深,那个时代的大的道士,差不多都是他的朋友。道行虽深,他还想当官。如果不想当官,他跑到终南山干嘛?他的欲望非常繁复,而且不像别人,说今天我做生意,做完生意我不去做了,明天再去从政,他不是这样的,他同时都要搞。写诗的时候要杀人,杀人的时候要修道,修道的时候要从政,他是这么一朵奇葩。中国文化史上能够算是奇葩的人不少,李白算是最奇葩的一朵。你没有办法理解他那欲望的花瓣是怎么生长的,是怎么绽开的,但是他就开得这么艳丽和硕大。

李白伴随着我度过人生最低谷的四个月,并决定了我不想困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当,用刘绍棠的话来讲,“在生活里挖一口深井”,在某个领域里干到底。我也希望像李白那样,人生所能够涉猎的行当都去涉猎。

比方说我做了酒店去干报纸,干了报纸干出版,干了出版干地产,干了地产干投资等等,我想在座的诸位,应该没有一个人比我干的行当还多。我要干这么多的行当,要不断跨界,跨界总要有底气。你靠什么东西去跨界,跨过去之后基本能够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我认为我所以跨界后没有掉下去,多多少少实现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期望,真正的底气是文学。

文学为什么可以成为底气呢?我有一个比方,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一个人的精神母乳。我们过去都是吃母乳的,如果没有母乳,只能吃百家奶,没有百家奶,只能吃面糊,现在不一定了,现在吃配方奶了。母乳是把一个生命所需要的所有元素,天然地混合成的一种生命的汁液,它不单向的补人的任何一种能力,不单向滋养人的任何一种器官,它给人的是一种生命最基础的支撑。

我们想想,哪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中不包含哲学,不包含历史学,不包含美学,甚至科学?但很难说一本哲学著作包含了这么多东西,很难说一本历史学著作包含了这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它把这些东西完全融汇于一体,使你接受的时候,分别不出哪是哲学的,哪是历史学的,哪是美学的。你说不清哪种学科补了什么。

对于我们的文科生来说,每一个学科都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文学是一种承载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是一种学养的调和剂,是人生能力的聚合力量,是一种培元的必需养份。不是说吃了母乳的人就不再需要补充别的生命元素,但是任何一种生命元素的补充,甚至多种生命元素的补充,都不能替代母乳。

来源:梅溪书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