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美容师-

在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总能看到点缀其中的一抹亮色

他们,就是守护城市洁净的环卫工人

万家灯火时,风霜雨雪天

都能寻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10月26日“江苏省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

小开走近这个群体

听经开区环卫工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份工作,越做越有劲

今年41岁的胡勇芳,家住戚墅堰街道,从事环卫工作已经有9年时间,上个月刚被提拔为项目经理,手下管着四十几号人。她说:“从班长到主管,再从项目经理助理到项目经理,我的工作很普通,并不高大上,但感觉很有意义,从中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虽说身处管理岗位,但胡勇芳从来都是“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她负责管理协调着潞城街道、丁堰街道两个街道片区的卫生保洁工作,早上5点半到下午5点半,有时还要加班,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小时。她告诉记者,因为是9月份刚中的标,项目部也成立不久,所以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很多事情来不及做,大家就免不了要加班加点。

环卫工人大多年龄偏大,这是目前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个行业现状。每每看到比自己年长、佝偻着身子在扫大街的工人同事,胡勇芳内心总会生出一些不舍的情愫,“虽说居民素质日渐提高,但看不起环卫工人、不尊重环卫工作的人和事还是存在。”她说,比如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环卫工人上前劝说时,反而会被呛声“本来就是个扫地的,我不扔垃圾要你做什么”。她希望,环卫工人们的辛勤劳作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理解。

因为工作出色,2017年,胡勇芳被评为武进区十佳环卫工人。

希望人们多理解

吃苦耐劳、十项全能,是经开区环卫处从上至下对周丽的一致评价,战斗能力不输任何一名男性。周丽今年38岁,2012年来到经开区环卫处工作,成为一名大型环卫作业车辆的驾驶员,洗扫车、吸粪车、垃圾转运收集车、雾炮车等车辆的驾驶操作技能尽数掌握,目前主要是驾驶雾炮车。

谈到为何会选择从事环卫工作,周丽说,自己当初是在新北区一家企业上班,工作地点离家很远,而孩子当时才三岁,自己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考虑就近重新找一份工作。因为有驾照在手,所以当听说环卫处招驾驶员时,周丽便去应聘了,从此与环卫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周丽现在上的是晚班,从晚上6点到次日早晨6点。每天傍晚时分,在单位大院里就能看到周丽的身影,检查轮胎、机油,看制动、转向是否有异常,凌晨收车后将车辆擦得干干净净,这才算完成一天的工作。

近来因为大气环境管控的要求,雾炮车工作时间和频率明显增多。在作业时,困了她就把车子停路边打个盹儿,饿了就吃两口带的干粮,“因为是晚上,又是一个人保持低速开车,难免会犯困,有时也无暇顾及周边人,导致行人被水淋到,希望人们多理解。”谈到工作期盼,她先是一本正经地说道:“下雨吧,那样我就可以休息了。”话了,便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提高薪资水准,让更多年轻人加入

1989年出生的顾正华,是经开区环卫工人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个。由于见惯和熟悉了年岁较长的环卫工人形象,记者乍一眼看到他时,也不免一愣:环卫队伍中竟还有这样的“小鲜肉”。

“以前还可以说是‘小鲜肉’,现在也是‘老腊肉’啰。”顾正华性格开朗、随性,还很会“自黑”。他说,自己4年前加入金凯环卫公司,先是做内勤,后来因为人手不够,便开始兼职做班长,一路做到了项目经理,“没有亲身体会过,就不知道环卫工人扫马路的辛苦,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一天流的汗可以把衣服湿透几次,所以现在皮肤也被晒成了小麦色。”

顾正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群众反映有人偷倒垃圾,接到通知后他便带人去事发地点处理。由于垃圾所处的地方较为偏僻,铲车无法开进去,所以只得人工进行清理。“是餐厨垃圾,流了一地,真的又脏又臭,我们几个人整整干了半天才处理干净。”顾正华说,当天回家他愣是洗了两次澡,才彻底洗掉了身上的异味。

顾正华说,环卫工人做着绝大多数人不愿触及的脏活、累活,而且这个群体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所以社会和百姓更应该多尊重和包容他们,也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卫工人的薪资水准,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支队伍。

经开区的高颜值,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近年来,尊重和关爱环卫工人,已成为经开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关爱让城市美容师在劳动中感受着尊严,收获着这座城市送来的幸福。

目前,经开区共有1731名环卫工人,承担着220条道路、971座公厕、每天500多吨以上生活垃圾的保洁清运任务。为了逐步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近年来经开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我们配备了洗扫车、雾炮车等大型车辆43台,人行道板高压冲洗车、电瓶垃圾收运车等小型车辆33台。随着这些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清运效率大大提升,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经开区环卫处副处长曹志军说。

关爱环卫工人

每逢春节、劳动节等节日,经开区环卫处会组织开展慰问活动,走近一线环卫工人,送去慰问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环卫工人切实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活动也已成为惯例。

为了不断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近年来,经开区环卫处大力推进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建设,缓解他们饮水难、热饭难、休息难等问题。据了解,部分爱心驿站配备了空调、饮水机、桌椅、微波炉、医药箱等设施设备,药箱内除了配备一些常规药物外,还有专门针对夏日防中暑和冬季防冻疮的药。“目前,经开区自行建设19个爱心驿站,大部分利用闲置的中转站建设而成,让环卫工人有休息的场所。”曹志军介绍称,不少沿街单位和商户也设立了爱心驿站,社会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越来越浓。

冯根友就是这样一位爱心人士。冯根友是浙江人,2003年来到经开区后,一直在延陵东路经营着一家超市。今年8月,冯根友在自己的超市设立了“爱心驿站”,提供取水、歇脚等服务。“现在的道路越来越干净,老小区环境也更美了,这都要感谢环卫工人们的辛勤付出。”冯根友说,看着环卫工人起早摸黑,十分辛苦,总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现在能为他们提供些许便利,感到很开心。

“关爱环卫工人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身体,还要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树立尊重环卫工人的社会风尚。”曹志军说,他们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呼吁社会各界理解与尊重环卫工人。

评论留言,小开会尽力帮您▼

▽ 大家都在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