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10月26日《人民公安报·剑兰周刊》

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内刷屏“小YZ因意外事故正由内蒙古转院至北京天坛医院,恳请您避让车队”

16日上午,北京、河北、内蒙三地交通、交管部门协作开辟绿色通道,为小患者争取宝贵的转院时间。

10月16日10点36分,急救车辆安全到达北京天坛医院新址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爱心的力量

□席 文

秋风起,秋意凉,入秋的北京已经有了一丝凉意,但众人齐心接力生命的善意,却像秋日里的一抹暖阳,照在心里暖暖的。10月15日傍晚,一条“为生命接力”的消息几乎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消息称,一名初中生因意外事故病情危急,需从内蒙古人民医院转运到北京天坛医院,并点明救护车出发的时间和行车路段,恳请周围车辆有序避让。消息发出后,北京交管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提供了交通保障;北京市民纷纷转发消息,为生命让路……多方共举,全力协作,救护车得以提前两个半小时到达医院,受伤的孩子被送进急诊部及时救治。从网络到现实,满满都是爱心,让人感慨,也令人感动。

感动不分大小多寡,奉献不限男女老少。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里,爱心的正能量总能被激发,从而被众多网友迅速转发扩散。无论是用手机热心转发还是提供现实的救助,都是一种力量、一份爱心、一种温暖。在这场全城爱心接力中,我们看到的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温情,看到了凡人善举所散发的人性光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再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天气再冷,只要真情的传递与暖流的汇聚不断,人们心中有关行善的自觉就始终热乎。

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诚然,在纷繁的现实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诈这样的新闻也屡见报端,让人们在行善时多了一丝顾虑,产生“好人难做”的错觉。然而,“为生命接力”这样的凡人善举告诉我们,做善事其实并不难,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人人皆可为之。比如,公交车上的让座;再比如,停下脚步为流浪者奉献一份爱心……善意之举俯拾即是,需要的只是我们勇敢跨出第一步。再细小的事,只要能够择其善而为之,爱的暖流就可以汇聚成海,道德之花就会散发缕缕馨香。人格力量激发的道德光辉,会如阳光一般照进现实,照亮人心,激起强大的共鸣。

哲学家弗罗姆曾说:“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传递善意帮助他人的同时,行善之人也能够收获一份满足与快乐,在正能量传播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让我们带着温暖上路,让爱心接力永不中断……

(图片源自网络)

更多 精彩文章请点击:

观象台 | 将爱国之情化作行动

观象台 | 也谈给经典“贴标签”

观象台 | 风雨中的心安

观象台 | “一生择一事”的幸福

观象台 | 前方风景正好

观象台 | 用“书香气”浸润生活

观象台 | 在逆境中飞翔

观象台 | 用坚守诠释别样的爱

声 明

《剑兰周刊》所刊作品的微信制作发布权归人民公安报社副刊部所有,任何其它机构或个人的微信公号不得在未取得书面许可的前提下擅自发布《剑兰周刊》作品。违者我们将严格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