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确定了!云龙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黑冠长臂猿,珍惜程度堪比大熊猫

10月22日,参加第六届亚洲灵长类会议暨第五届中南半岛灵长类保护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到云龙县实地科考期间,云龙县正式向公众发布消息: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在云龙县漕涧林场拍到西黑冠长臂猿红外影像资料,确定该物种为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

据了解,从2011年起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就在碧罗雪山区域对灵长类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访查,获得了一些长臂猿分布的信息。在2016年,捕捉到疑似长臂猿叫声,2017年又拍摄到长臂猿雄性个体背部、脚部影像资料,但一时也无法确定出准确物种信息,西黑冠长臂猿信息的确定持续了近两年时间。

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房以好介绍说:“依据地理位置,志奔山位于澜沧江东边,形成了一个地理隔离的作用,一方面是灌木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的特征,所以目前认定这个物种是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

西黑冠长臂猿是中型长臂猿,具领域性,主要栖息于东南亚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中山湿性阔叶林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南部和中部,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极危濒危级别。云龙县漕涧林场的这一发现,将西黑冠长臂猿的分布范围在原有的已知分布地带上向北推移了150公里,据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介绍,漕涧林场范围内目前可能有2到3个西黑冠长臂猿群体在活动,保护工作急需展开。

房以好表示,需要对这个区域的长臂猿进行快速的应急保护措施,来开展灵长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博士肖文说:“这里是我们三江并流的一个核心的关键区域,我们希望这个物种的发现能为我们未来在三江并流区有效地布设保护地,特别是国家公园的建设起到一个有效的支撑作用。”

信息来源:大理电视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