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有多国际化?首个开在社区的海外人才窗口诞生,办工作证不用跑外环啦

“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猛不丁被一口字正腔圆普通话“拦截”,一抬头提问的竟然是一张面带微笑的“洋面孔”,面孔的主人还身穿上海志愿者的统一“绿马甲”,这样的场景在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古北国际社区却早已不鲜见。

10月27日,这片全国最早的国际社区迎来又一个新起点――虹桥海外人才荟(古北市民中心站)在当天上午正式启动,成为上海首个开设在基层社区的海外人才服务窗口,实现了人才服务从高端到基层、从生活服务向政策服务的重要延伸。

在熟悉的地方办最重要的证件

“虹桥海外人才荟”古北市民中心站点功能包括涉外事务现场受理、咨询与指引、涉外人才生活服务、涉外人才社区融入等三大类。

其中,最受人才关注的涉外事务现场受理、咨询和指引服务包括开办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材料受理等。此外,站点每周一到周五还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流程政策、境外人员出入境政策、海外人才居住证办理咨询、外国人R证办理咨询、华人华侨事务咨询、台胞政策咨询、港澳台居住证办理咨询等各类政策咨询服务,基本覆盖海外人才在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27日上午,记者在古北市民中心一楼大厅看到,原先的社会组织咨询窗口、工艺品展示区经过迁移和功能调整后,分别换上了“人才政策咨询窗口”和“材料受理窗口”的新身份。为配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境外人士的商务、出行等需求,站点还开设“进博外语通”服务,多语种解答与进口博览会有关的各类问题。

虹桥街道目前3.2万余居民中境外人士占比超过50%,辖区内外资企业和驻沪领事馆高度集聚,是上海境外人士和海外人次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表示,由于长宁地形属狭长型,东西走向较远,此前境外人士均前往临空园区的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办理人才业务。考虑到来回路途及日益增长的政策咨询需求,此次将海外人才最关心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业务引入古北市民中心,为境外人士实现“家门口”交材料、双语引导等贴心服务,实现了“在最熟悉的区域办理最重要的证件”。

被“盘活”的不仅是空间

长宁区人社局方面介绍,“虹桥(海外)人才荟”服务分中心(联系点)聚焦区内社区、园区、楼宇党建服务中心、白领中心等存量场地资源,通过引入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区人才服务中心等区级服务功能打造便利性强、可达性高的综合服务平台。“虹桥人才荟”首批试点包括新华街道、江苏街道、天山街道、虹桥街道以及程家桥街道,基层根据区域人才特色在现有的楼宇、社区中叠加人才服务功能,实现资源的聚合。

虹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郭凯介绍,虹桥街道的“人才荟”三处布点分别位于虹桥白领中心、世贸商城和古北市民中心,分别位于古北商务区、虹桥经济开发区核心地块和古北国际社区,三处地点相距不超过1公里,实现了基层人才服务窗口向社区、园区和商区“三区”的延伸。

以新揭幕的古北市民中心站点为例,窗口虽小但组织架构清晰,服务人员分为专业队伍、居民区社工和涉外志愿者,其中专业服务人员来自区人社局、公安出入境部门和其他区级职能部门,涉外志愿者则引入了外籍人士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

事实上,被盘活的“存量资源”不仅有楼宇空间,还有人。记者注意到,在古北市民中心站点的咨询区,还专门设立了海外志愿者招募窗口。居住、工作在古北的境外人士如想参与街道、居民区的志愿服务,就能在这里进行咨询登记,然后披上上海社区志愿者们标志性的“黄马甲”“绿马甲”,成为社区风景线的一员。

在古北居住9年的王煊熔来自菲律宾,作为古北市民议事厅成员的她是许多初来乍到的新邻居们咨询问题的首要人选之一。但她向记者坦言,每次被问到关于签证延期、居住证办理、工作证办理等问题,非专业人士的她常常感到爱莫能助。

如今,虹桥海外人才荟站点进入古北市民中心,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新上海居民”关心的问题都有地可寻、有地可解,让王煊熔这位老资格的“新上海人”颇感欣慰,也期待着有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新鲜血液与自己一样,加入社区志愿者的行列,为生活的这座新城市、新“故乡”发挥自己的能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