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王开东(ID:heimawangziwkd)

  早晨和夫人挤地铁,地铁上的人真多,根本没有放脚的地方。正前方有一个妙龄少女,背着一个黑色的包。包上有一行字: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

  我一下就被这句话打动了,征求了这个女孩的意见我把这个包拍下来了。我说,未来甚至可以用这句话做学校的校训。这句话好在哪里呢?

  首先落脚点是做一个普通人。

  从本质上来说,谁不是普通人?如果说成名、成功的人就不是普通人,那么什么叫成功?什么叫成名?多大的成功叫做成功?多大范围扬名叫做成名?

  成功和成名是一个相对概念,总有比你更成功更成名的人,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做普通人是我们的宿命。人类的历史,都是由普通人构成的。皇帝只有一个,英雄人物也只是少数,百姓却有千万人。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无定河边骨,都是春闺梦里人。

  做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好呢?一旦把落脚点放在普通人身上,很多教育问题就解决了。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家长无法接受自己孩子成为普通人,但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了解到这个现实,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界定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做一个普通人并不可怜,也不可怕,更不可悲。马克思当年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这里的人是一个类的概念,而不是个体概念。如果片面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制造全面平庸,所以对很多学校来说,培养“合格+特长”的孩子就够了。

  其实做一个普通人还很幸福。当我们总是在追求成功,我们就会被成功绑架;当我们总是追求优秀,优秀就是有毒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优秀是他人的评价,而幸福是自我感受。优秀一定会和他人衡量,和竞争有关;幸福则纯粹是自娱自乐,与他者无关。优秀是稀缺性的,很难得到;而幸福则是一种心境,我欲幸福,幸福至矣。站在竞争的角度上,普通人更容易感到幸福,而优秀的人更容易焦灼。

  王阳明12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奥妙。他不想做状元,只希望做一个圣人。状元只有一个,必须争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但做圣人就不同了。你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修炼,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圣人,人人皆可为尧舜。

  其次是这个普通人也很厉害。

  这个限制很重要,我虽然做一个普通人,但这不是自甘堕落,更不是自暴自弃,而只是我的一种人生态度和选择。

  人是万物的灵长,谁也不能辜负自己,所以我要变得很厉害,但这个厉害不是和别人竞争长短,更不是和别人衡量价值。

  自我价值不用别人来衡量。自己每天与自己相比,今天的我与昨天不一样,知识不一样,能力不一样,道德不一样,这就是真正的进步,真正的厉害。人最难的是认识你自己,能认识自己,发展自己,革新自己,这不是很厉害吗?

  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个。我大哥在上海做保安,做得尽善尽美,他就是一个厉害的保安。我大姐在老家做农民,每天夜里三点就去街上抢占地摊卖菜,她是一个厉害的农民。我小姐在南京做服务员,年年都是五星级员工,她是厉害的服务员。我在家最小,我做老师,自我感觉也算一个优秀的老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坚守,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一辈子做绝一件事,这就很厉害,很了不起了。

  这个厉害不是最终要统治他人,奴役他人,而是要充满悲悯情怀,要服务他人,要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要让整个世界因为我而有一点点不同。

  最后做一个普通人,心态极为平和,天下太平。

  促使我对做一个普通人有这么大的感受,还是因为最近浙大博士自杀。当全城都在找他的时候,其实他已经跳进钱塘江了。

  我一个人看他的遗书,一遍又一遍,我浑身发抖,我无法想象他的亲人,他的父母这辈子会怎么过,他们多么寒冷,多么孤独,多么绝望。我试图探究他的内心世界,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遗书是这样写的。

  一个堂堂浙大的博士,多少人眼里的天子骄子,父母更是为之骄傲自豪,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路?

  不太喜欢不太适合这个世界,而且还是“可能”,请问,谁适合谁喜欢这个世界?朴树说,谁不是一边不想活,又一边努力活着,负重前行地活着?

  史铁生说,死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上帝把生交给我们,也顺便把死这个结果交给了我们。子贡说愿有所息,孔子却说生无所息,哪里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华丽的旗袍里面,谁不是爬满了虱子?

  不想再假装,你何必假装?不愿再撒谎?你何必撒谎?你只想做自己,那就做自己好了。如果一个浙大的博士都无法选择做自己,这不是浙大的错,也不是博士的错,这是你自己的错。

  既然此生为止遇见的没有坏人,你爱大家,让大家越来越好。但你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你让大家怎么好?一下子就都不好了。母校不好,朋友不好,家人不会好。不想让妈妈受伤,不想给大家添麻烦,结果你妈妈受的伤,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伤;你给大家添的麻烦,是最大的麻烦,我多么想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这一切都是流言。

  未来浙大里面走出来一个目中有光的博士,把自己毕生所学带给这个世界,让自己的妈妈为自己骄傲,这才是一个好孩子。否则我宁愿你默默无闻,只做一个普通人,上普通学校,谈恋爱,交一个普通的女朋友,享受普通人的快乐。

  当然我们不知道这个孩子经历了什么。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外在的期望,使得这些孩子承受不住了?越是名校,孩子的压力越大?

  一旦无法排解,他很可能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或者就是抑郁,一般抑郁的人都不容易被他人理解,他们活在黑暗中,很累很苦。每个对抑郁有偏见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都会给他们带来伤害。

  所以全社会都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抑郁并不一定是压力和脆弱所致,童年的阴影、经济的状况以及家庭亲情都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整个社会都不能歧视抑郁,一旦把抑郁污名化,孩子产生抑郁不敢说出来,最终就有可能被压垮。

  另外博士教育也要反思。什么叫博士?顾名思义,博士既要宽广,又要博大,不仅知识博大,也要精神博大。但现在博士教育越来越精,越来越专,越来越箱格化,最后就走入狭隘,走入牛角尖,博士反而变得狭小。一旦狭小,未来的就业之路不容乐观。人家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结果就业狭窄,而且未必适应这个社会,让这些孩子怎么想?

  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努力,整个社会不焦灼,不焦虑,心平气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摒弃所谓的成功学,就做一个普通人又怎么样?普通人一样可以很厉害,一样可以做自己的英雄,把普通事做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人生过好就是不平凡。

  想起了彼特拉克的一首诗:

  我不想变成上帝

  或者居住在永恒中

  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所乞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

  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声明

  来源:王开东(ID:heimawangziwkd)。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热门阅读

  1.“永别了,爸妈!”又一孩子因为这件事轻生,看完很多家长沉默了

  2.最残忍的事,莫过于10年后孩子对你说“爸爸妈妈,当初你们干嘛不逼我”

  3.新学期,1-6年级孩子习惯养成一览表(转给家长、学生)

  今日教育 主流教育媒体 深度影响教育生活

  商务合作/投稿荐文

  觉得文章不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