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意蕴深远魏晋风骨绵长

  文化学者戴建业做客《金城讲堂》解读国学

  

  戴建业教授语言幽默诙谐、见解独到精辟

  每日甘肃网10月28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10月27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明办、市文旅局承办,市图书馆协办的《金城讲堂》在金城大剧院如期举行。本期的主讲嘉宾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戴建业,他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题为《盛唐诗歌与盛世精神》的大型讲座,解读了盛唐诗歌的独特气质和永恒魅力,并探讨盛唐诗歌与盛世精神的关系。

  戴建业以时间为轴,从初唐、盛唐讲到中唐、晚唐,勾勒出不同阶段唐诗的大致风貌,更进一步以盛唐涌现出的诗人及其代表作为例,重点探究了盛唐文化对盛唐诗人在精神面貌、气质个性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从而廓清了盛唐诗歌与盛唐精神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关系。

  戴建业说,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以《诗经》《楚辞》为发端,历经汉乐府时代,经过两晋、南北朝的文化思潮铺垫之后,在国力强盛、开放包容的大唐迎来了盛唐诗歌的顶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从诗仙李白的雄浑奔放,到诗圣杜甫的深沉广阔,再到诗佛王维的俊逸空灵,盛唐诗歌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佳作如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翻开数以万计的盛唐诗歌,无论是豪迈的边塞诗歌,还是清新的山水诗歌,盛唐诗歌不仅笔力雄壮、气象浑厚,而且呈现出一种激越昂扬、自信奋发的独有时代气质,细细品读,无不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也是最适合作诗的语言,因为单音节加上象形文的汉语,天然就是写诗的好材料。用不同的语言表现相同的诗意,就呈现出不同的诗味。”戴建业举例说明,如雪莱《西风颂》中那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已经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名言。盛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也是我们盛传千古的佳句,当时宰相张说就把它写成对联挂在宰相政事堂,晚唐诗人郑谷还对这两句赞不绝口:“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我们不妨将它们稍作比较。这两句的诗意大体相近——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从困境中看到了前景,但二者的诗味可就差远了。雪莱直接把意思赤裸裸地“说”出来,无论是英语原文,还是中文译文,全都没有任何意象,因而这两句诗也就没有半点意境,形式上也是散文句式,要是谁用中文这样写诗,那我国的读者谁还会把它当诗?再看看王湾的名句,在这一联对偶工整的诗句之中,“海日”、“残夜”、“江春”、“旧年”四个意象并列,诗人酷似高明的魔术师,只用两个平常的动词“生”和“入”,便使两句诗活色生香,真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诗境阔大而又宽远,诗情乐观而又欢快,诗语别致而又自然。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只须将雪莱和王湾两个名句并读,它们便高下立见。

  接着,戴建业还以李白、杜甫、杜牧、岑参、元稹等诗人为例,分析唐朝不同时代诗人意境的异同之处。他总结道:“唐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空前绝后地集中迸发出如此之多瑰丽的诗篇,这与唐朝开放的胸怀、昂扬的社会风气、强盛的国力、文化的多元等原因是分不开的。”

  在两个小时的分享中,戴建业教授的讲座语言幽默诙谐、见解独到精辟,为我们开启了一段通往盛唐的奇妙旅程,使我们领略了盛唐诗歌的宏大气象和盛唐精神的包容开放,更启迪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倍加珍惜唐诗这一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文学遗产,与诗歌同行、与经典为伴,让更多人领略到了中华诗词之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当天下午在兰州市第十四中学举办的金城文化沙龙活动中,戴建业继续以《世说新语》为例,与金城市民围绕魏晋风度展开互动交流,让广大历史文学爱好者感受《世说新语》的艺术魅力,感悟魏晋士人超脱、自由的气质与精神。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文/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