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富士康走完了普通公司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上市路。

2018年6月,信奉效率至上的富士康,用同样的效率完成了资本化历程。

9个月之后,3月29日,富士康迎来了上市之后第一份年报。

添加了互联网点缀的富士康,能否真正成为工业富联?

少了2万员工,增了169亿利润,富士康的报表里不止是裁员


用互联网完成了工业升级,却依然无法摆脱代工身影

完成了267亿的融资之后,2018年富士康(工业富联)实现营收4153.78亿元,同比增长17.16,净利润169.02亿元。

看似营销两旺背后,主营业务毛利率8.64%,同去年相比却降低了1.48%。

与此同时,主要业务板块中,通信网络设备的11.17%和云服务设备4.17%的毛利率,均低于互联网行业的平均水平,甚至和传统制造业相比都相差甚远。

“代工”的标签依然在富士康身上难以磨灭,由智能制造实现利润突破的迹象并不明显。

少了2万员工,增了169亿利润,富士康的报表里不止是裁员


裁员增效初显,走了近2万人,增了169亿利润

在苹果手机遭遇国产手机品牌冲击之后,“砍单”一直伴随着富士康整个2018年。

“裁员”也成为富士康的关键词,年报中详细的记录了2018年底185468人的员工总数,相比2017年底的203308人,减少了17840人。

减少了近2万人的富士康却在全年增收600亿,增利169亿元。

人均净利润增加了11%。

这也印证了,富士康的智能化,虽然没有能突破利润瓶颈,却依然取得了减员增效的成果。

其中关键不只是其所宣传的“互联网化”,更多的原因是“熄灯工厂”。通过工业智能机器人让生产线开始摆脱对组装工人的依赖,实现人工成本的降低。

少了2万员工,增了169亿利润,富士康的报表里不止是裁员


从诺基亚的代言人,到苹果的组装厂,如今的富士康靠什么去独立

没有诺基亚就没有富士康,没有苹果就没有如今的世界第一大组装厂。

代工并不是富士康的全部,但是富士康的升级必须以“代工”为基础。

不管是“熄灯工厂”还是智能制造大数据,富士康的每一项“互联网化”所依赖的技术都是从代工积累而成的。

在诺基亚销声匿迹,苹果也失去昨日辉煌之后,富士康的下一个目标,绝不是在依附于某个电子品牌成为代工马甲。

而是要用自己的技术积累成为未来智慧工厂的引领者。

正因如此,富士康将“工业互联网”做为后缀,着重放在了公司名称之中。

少了2万员工,增了169亿利润,富士康的报表里不止是裁员


2018年,富士康研发投入89.99亿元,超过京东方的76亿元,小米的58亿元和海尔的72亿元。并取得专利1406项。在自己擅长的工业制造领域成功实现了自动化,未来这种模块化生产模式或将成为富士康科技含量最高的领域。

未来的富士康,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代工出来的经验和全自动化生产模式。

月入7000元的员工,创造了富士康多位亿万富豪

失也富士康,成也富士康。

做为郭台铭在中国最为看重的产业,在鸿海精密受到市场冲击之后,富士康成为倚重的对象。

而完成减员增效之后,富士康帮助郭台铭以71亿美元位列全球富豪榜第240位。

但与此同时,富士康员工构成中硕士以上学历仅占0.67%,绝大部分为大专以下学历的富士康员工,平均月薪仅为7000元左右。

少了2万员工,增了169亿利润,富士康的报表里不止是裁员


随着富士康的智能升级,企业员工的结构升级也将无可避免。

已经走过起步阶段的富士康,年报中披露了另一个关键的方向。

控制成本,在销售费用降低至0.43%,管理费用降低至1.05%之后,人力成本的增效摆在了眼前。

而“熄灯工厂”实现的无人化或将是富士康未来的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