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起一个问题:在上海的最中心淮海路上有一套房子是怎样的体验?我相信回答中有90%都会提到“羡慕”、“富人”这些词语,但如果这个房子只有11㎡,还会有人羡慕吗?很多人会问11㎡的房子能住下人吗,小城君要告诉你,能住,而且还能住下4个人。

迷你之家Mini house

淮海中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相比较南京东路所代表的时尚摩登,

淮海中路更具有上海品味和腔调。

2.2公里的街上花园洋房林立,

最有名的思南公馆也坐落于此。

然而典雅浪漫的洋房深处,

却隐藏着这样一番心酸景象。

90后社工小黄的家,

是这丛花园洋房林中的一小间。

一大早,

妈妈端着痰盂踩着90度的木梯艰难下楼 ,

爸爸在低矮的阁楼卧室里猫着腰往出爬,

一不小心就撞上了钉在头顶木板上的钉子,

瞬间血涌而出。

小黄带女友回家见父母,

屋里完全没有落脚的地儿,

即便穿着小短裙不方便爬梯子,

女友也只能硬着头皮钻到卧室里待着。

这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小房子,房产证上登记的面积只有11㎡,小黄一家三口已经在此居住了快30年。

11平的“鸽子窝”,本来面积就已经够小了,结构上还不是方方正正的,整个房子是由两个直角梯形组成的,屋顶是坡形的,最高处有5.1米,最低处只有3.1米。

小黄一家自己隔了一层楼板,把房子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两个卧室,下层是厨房和卫生间。

楼板靠近墙边的地方留了两个个半平米的小窗口,下边直直的支了两把木梯,这是全家人每天进出卧室的必经之路。

年纪大了晚上上厕所不方便,黄妈每晚睡前都得带着痰盂桶爬楼梯,都9012年了早上还得倒尿盆,这事讲出来还真是有点难以开口。

家里小,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首先东西是绝对不够放的,一到换季的时候,他们一家就得把不穿的衣服打包,送回崇明乡下老家去。

东西已经尽可能的减少了,但房子里还是拥挤的很。

狭小的厨房只能容纳一个人,妈妈做饭的时候,父子俩想帮帮忙都没地儿站;客厅更像是个摆设,虽然放着一个电视,但是要想看还得把角落里的躺椅搬出来,否则就只能站着。

因为地方小,一家人基本不会坐在一起聊天,儿子一回家就爬回自己的房间,好给爸妈腾出空间活动。但卧室也不宽敞,一张床一张桌子就已经占去了四分之三的空间。

虽然高度勉强能让1米78的小黄站直身子,但躺下来的时候就必须蜷缩起来了。阁楼的宽度只有1.8米,根本伸不开腿。床架是直接焊死在墙上的,上边搭了一个木板当床板,躺上去硬的要命。

而这还是爸妈特意留给孩子的全家面积最大的一块地方。

除了拥挤,因为年久失修,房子的地板、墙壁、屋顶都出现了问题,墙皮因为受潮早已掉落的所剩无几,地板、屋顶也开始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然而这个原本三个人住就很不便的“鸽子窝”,现在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儿子小黄的婚房也必须安置于此。

让女友跟着自己在如此逼仄又老旧的房子里生活,小黄很是过意不去,“她一开始以为我是住在这样的花园洋房里,然后到了实际的地方才发现……我们家很小。”

他也想过出去租房子住,但父母不同意,小黄只是一个社区工作者,要是租房子住每个月的工资基本就都给房东了,“以后有了孩子经济负担更吃不消,就这样一家人在一起挤挤蛮好的。”

既不想搬家离开爸妈,又想让女友能有住进“花园洋房”的体验,思来想去,小黄只有一种办法——向《梦想改造家》求助。

《梦想改造家》是小城君一直在追的综艺,从第一季到第五季,5年时间他们已经帮助改造了近百户家庭的房子。

不管是大房子还是小房子,经过设计师鬼斧神工版的修改之后完全改头换面,哪怕好几年过去,还时常会有陌生人上门参观。

其中最让小城君印象深刻的,还要属这位每一季都有参与的“空间魔法师”史南桥。

身为“空间魔法师”,史南桥最擅长的就是小户型、奇葩户型的改造,将人与空间的关系发挥到极致。

比如第一季的“风景里的家”,上海城隍庙附近破败阴暗逼仄的老房子,经他一改变成了三室三卫的宽敞豪宅。

三代同堂,又各自有一方小天地,原本导致老人失足离世的危险楼梯,成了串联起祖孙三代亲情的纽带。

“风景里的家”改造前

“风景里的家”改造后

第二季“馄饨铺里的家”,二十多平的老屋不仅要做馄饨生意,还要担负起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以及他们的女儿、外孙,一共四人的起居。

空间的不足让这个“家”丧失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毫无隐私可言。

“馄饨铺里的家”改造前

虽改造难度巨大,但史南桥还是交出了一份“商住两用”两全其美的方案,一楼是后厨,二楼是餐厅,三楼是卧室,各个空间有所区隔又相互融合。

“馄饨铺里的家”改造后

比如一块简单的升降板,放下来是外孙的床,升起来就成了馄饨店的餐桌;客人坐的椅子,盖子掀起来就是储物盒,椅子拼起来就是一张床……

“馄饨铺里的家”改造后

《梦想改造家》进行到第六季,还从没遇到过像小黄家这样棘手的改造,11㎡的房子要住下4口人,人均面积不过2.75㎡。

要在如此有限的空间、奇葩的户型里隔出两室两厅一厨一卫,这种高难度的任务也只有“空间魔法师”史南桥才敢接了。

去小黄家查看了一番之后,史南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家里所有的一切全都拆除。

拆,是为了更好的建。

对于这种极小户型的改造,设计师史南桥遵循的原则是“毫厘必争”,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把每一处区域需要的高度都精确到毫米。

全部拆完之后精确测量,房子东侧最低处高3.17米,西侧最高处有5.1米。经过10版设计图的修改后,史南桥确定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房子东侧保留原来的2层设计,一层为客厅二层为儿子卧室,较高的西侧则增加为3层,从上到下分别为父母卧室、卫生间和厨房。

5.1米的高度要分割为3层,这样一来平均一层只有1.7米,身高较高的小黄和父亲还是要弯腰行走,这可违背了他们的设计原则。

高度不够分,设计师就想方设法从配件上抠尺寸,地板、楼板、天花板高度统统都要压缩。

原先小黄一家为了防潮把地板垫高了20厘米,设计团队把这部分地重新挖回来,换上最新的防潮技术,保证抢出的20厘米丝毫未减。

一般的混凝土楼板厚度要12厘米,

他们选择了更薄的钢楼板,

厚度只有8厘米。

中间做成局部镂空的形式,

把楼板厚度压缩到了4-5厘米。

天花板为了隔热需要留出5厘米做吊顶,

设计师索性把这部分工作做到了外边的屋顶上,

隔热和防水一起处理,

铺设18毫米的保温板加上1毫米的防水布,

不占用屋内一点空间。

三管齐下,一共给室内装修抢出了29厘米。

空间有了以后,接下来就是解决最复杂的上下楼问题。

之前小黄家就是为了节省空间选择了占地面积最小的木梯,不用的时候就把梯子收起来腾出空间。要建造楼梯的话,就要占用很大一部分空间。

楼梯的设计难度是整个房屋改造中最高的部分,但史南桥交出的这份方案让小城君真的是拍案叫绝。

整个楼梯被分成五部分,从客厅上楼梯,三级台阶之后右转走四步是儿子卧室,左转两步进到卫生间,继续往上走几步是父母的卧室。

每一级台阶之间环环相扣,

楼梯最下方是隐藏的收纳空间,

餐厅顶上的拐弯处安置了橱柜,

上到父母卧室的台阶下方是洗手台,

一丝一毫空间都不浪费。

除了贴心的楼梯设置外,

每个房间也都暗藏玄机。

父母卧室留出了1.8米的高度,

爸爸再也不用弯腰爬行,

楼梯口还设置了折叠木板,

父母可以坐在这儿喝喝茶聊聊天。

儿子的卧室不仅摆下了大软床,

还给女友设计了梳妆台和超大的化妆镜,

桌子不够用的时候实心抽屉拉出来就是个摆台。

头顶的天窗晚上拉开还能看星星,

在小小的房间里也能享受到大大的浪漫。

卫生间做成干湿分离的形式,

马桶比一般马桶小5厘米,

瓷砖只贴一半,

上边只用用防水乳胶漆刷墙,

最大限度节省空间。

两个小小的洗手池,

确保早上洗漱不“打架”。

厨房是黄妈最满意的地方,

以前只能站一个人的地方,

现在全家人都可以坐进去吃饭。

桌子椅子都是可折叠的,

不用的时候收进去,

两个人都能并排走得开。

当然最最惊艳的还是客厅了,以前小黄家根本没有客厅,一进门的地方就是个走道,一个大衣柜放下就只剩两把梯子的地方,看个电视都没地方坐,更别提客人到访的时候了。

这次设计师不仅给他们留出了客厅空间,客厅该有的配置,沙发、茶几、电视一个也不少。黄妈不停的感叹“从来没想过我们家也能有沙发坐”。

而且沙发下边全部设计成了收纳抽屉,茶几也是一个“大魔方”,合起来的时候小小一个,拆开来竟然可以容纳8个人同时围坐。

客厅的墙一面用大面积的镜子起到视觉上放大空间的效果,一面则被安置了满满的收纳空间。

可以挂东西的洞洞墙、各种各样大小的抽屉、柜子,既满足了小黄一家的收纳需求,又给这个客厅增添了一点简约时尚的气息。

不仅屋里有大变化,屋外也是焕然一新。

原来和电线缠杂的晾衣绳,被改造成了有顶棚的晾衣架;洗衣机藏在洗手台下的小柜子里,又整洁又安全。

门口摆了一整架子的花,长的藤蔓缠绕下来,远远看去真的是个“花园洋房”了。

新装好的家完全看不到了一点旧时的影子,

来参观的邻居们都和黄妈开玩笑,

“这下你以后回家门开开都要觉得自己走错门了。”

交房那天恰好是小黄的生日,就在大家都沉浸在惊讶、欢喜,给设计师竖大拇指、给小黄唱生日歌的欢快氛围中时,黄妈却悄悄抹起了眼泪:

劳碌了一生的他们,从没想过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里。

改造重装,既彻底地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又让一家人还能齐齐整整住在一起。交房那天黄爸特意写了一幅“家”字送给设计师史南桥,“史老师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新家,我们也要送你一个家。”

整个家的重新改造花费了21.5万,这笔钱对于小黄一家来说并不是小数目,爸妈拿出了两年的积蓄,小黄也申请了贷款。

节目播出之后,有评论说不理解为什么要贷款花这么多钱装修房子,但小城君要说的是:

房子虽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却能撑起家的希望。

相信在这个用爱倾注出的房子里,年轻的小黄会更有动力,努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