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女士有一段时间上吐下泻,总是拉肚子,平时胃也不舒服,去医院医生建议做胃镜检查,才发现是长了胃息肉。

胃长了息肉,有哪些症状?

胃息肉很难被发觉,大多数胃息肉患者表现症状和一些胃病症状相似。

1.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

胃息肉患者因胃酸分泌失常,腹部会出现疼痛和不适。表现出上吐下泻、厌食、犯恶心等症状。

2.胃部出血。

胃息肉表面如果出现糜烂和溃疡,会导致胃部出现,严重时可能会形成持续性出血。

胃息肉有很多种类,大多数是增生性的,只有小部分是腺瘤性质。

胃息肉的“三大成员”

1. 增生性胃息肉

增生性胃息肉是为息肉中最常见的,其比例最高可达百分之九十。这种息肉一般出现在胃炎且大多数是多发性的,表面光滑,直径大概一厘米左右。增生性息肉主要是增生再生引起的,变为恶性肿瘤的很少见。

2. 胃腺瘤

胃腺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它比胃癌少见。它分为两种,一种是腺瘤性息肉,另一种是乳头状及绒毛状腺瘤。

(1)腺瘤性息肉是胃腺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可出现在胃中各处,幽门处发现占一半。这种肿瘤一般是单发的,但也有多发现象。它的体积比增生性息肉大,直径一般约2cm。

(2)乳头状及绒毛状腺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用肉眼就可观察到它呈乳头状及绒毛状,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其实,胃腺瘤的这两种类型很多时候是共同存在于一块息肉内的。如果直径超过了两厘米,并且常有腺体异型性增生,可能会发生发生原位癌和浸润癌。临床研究调查中,绒毛状腺瘤出现恶变的情况非常常见,并且癌细胞转移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3. 特殊性胃息肉

特殊性胃息肉分为错构瘤性息肉和异位性息肉。

(1)错构瘤性息肉分布于分泌胃酸区的胃上部,为无蒂和直径小于五厘米的息肉。较小者在为井下进行检查可看到完整的息肉部分,而较大者就只可以见到增生的表面及腺窝的上皮。

(2)异位息肉常见于十二指球部,也可见于幽门和窦部。其表面常会形成溃疡。

胃息肉平时很难被发现,大多数都是因为其他胃病检查时而发现的。像增生性还有腺瘤性的这种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切除后没有其他情况恢复都很快,并且引起的胃部不适也会消失。但像乳头状、绒毛状腺瘤,恶化几率可能比较大。所以,患有胃病不要以为挺挺就会过去,最好做一个胃镜检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