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友不想长期用药都是怕降糖药物的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引起糖友贫血的

情况口服降血糖药引起贫血的发生率不高,但由于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人数众多,很多要求终身服药,因此,由降糖药引起的任意一种不良反应都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药源性贫血。

药源性贫血的症状

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血液科尚主任介绍,这种药源性贫血同其他慢性病一样是悄悄发生的,下面这些症状提示我们早期察觉。

1、发现皮肤黏膜等处苍白,特别是指甲、手掌皮肤皱纹、口唇黏膜和眼睑等处较为明显。

2、最近有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思想不集中等症状,此时应该想到有早期贫血的可能。

3、稍有活动会有气急、脉搏变快等;食欲不振、月经失调、闭经。这些都是糖尿病贫血的表现,必须引起重视。

发生这些症状多是因为神经系统及肌肉对早期贫血缺氧的表现。

1

双胍类药物

部分糖友长期应用双胍类药物可影响小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引起血清维生素B12缺乏,形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预防:长期服双胍类药物的糖友应定期(如半年)检查一次血常规,一旦发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或血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应立即口服或注射补充维生素B12。

一般网织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服药10天内即可升高,不必停用双胍类药物。

有报道,服二甲双胍致维生素B12缺乏呈钙依赖性,即在机体缺钙的情况下易致贫血,那么,平素可适量吃些高钙食物。

建议男性6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可通过补充钙剂,起到既预防骨质疏松,又预防贫血的作用。

2

α-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极个别糖友服用后发生体重下降、缺铁性贫血。

临床多认为,这可能与阿卡波糖使铁在肠道吸收减少,同时糖友若过分限制饮食,尤其是铁的摄入不足所致。

预防:不可过度节食,平时炒菜多用铁锅和及时治疗原发性肠病都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常用的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属胰岛素增敏剂。

这类药物引起的贫血一般较轻,而与二甲双胍合用引起的贫血发生率高于单用磺脲类药物。

临床多认为,糖友服用该药物引起了体液潴留,从而导致稀释性贫血。这种血色素轻度下降的趋势,在连续用药10~12周逐渐稳定,很少出现真正的贫血。

预防: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二甲双胍合用时,贫血发生率高于单用磺脲类药物,因此,合并用药时应注意查血常规。

4

磺脲类药物

个别糖友在服用甲苯磺丁脲、氯磺苯脲、格列苯脲后,可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糖友症状轻重不一,重症患者较易发现;轻症患者网织红细胞可以正常,不易早期发现。

停药后症状即可缓解。极个别糖友可产生骨髓抑制,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防:初次用药10天后查一次血常规,服药在第一年内每3个月查一次,以后每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贫血。

所以,在服以上几种药的糖友要注意。只要定期做好各项检查 ,这种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避重就轻,什么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看如何去面对,控糖遵循好五驾马车是错不了!

注: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由专业科普编辑组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