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延安苹果,我们不得不提到洛川李新安,当年,他不远万里带回200多棵果树苗开始种植,延安苹果从无到有,之后,乘着改革春风一步步经过由粮改果、四大技术推广和苹果产业后整理三次革命,现在,小果树长成了致富树,几代延安人用辛勤耕耘,终于引来了造福一方的源头活水。

记者 姚肖楠

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村民李新安用毛驴驮着200多棵苹果树苗,从河南回到了家乡洛川,他回到家乡之后,以扶民致富为夙愿,继而四方奔走呼号,唤起邑人务果之激情,延安苹果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李新安把带回来的200多棵树苗全部栽种在家里的6.7亩土地上,悉心照料,五年挂了果,十几年便长成了大树,一亩地收入好了能卖近百块钱。大家也动了种苹果的念头,可是家里就那么一亩三分地,种了苹果,吃什么?

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村民 李四喜

种了苹果吃什么?大家对这个事情不接受。

就在这时,全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对内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面积推广,土地经营权到了农民自己手里,群众开始向政府提议要改粮为果,用红苹果换白面馍。

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 屈军涛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打破了以粮为纲的传统思想,认为苹果能卖钱就大上苹果。

为了科学发展,延安迅速成立调研组,对全市土质结构、气候条件展开调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苹果生长的七项指标延安全部符合,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按照“南果北薯”的发展思路,南部县区率先开始发展苹果产业。

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 村民 李四喜

(80年代)那时候玉米八九分钱,苹果就是最不行都是四五毛钱,二亩四分地就卖了900块钱。

一亩地的收入翻了几番,很快,南部各县的苹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00万亩。但是,在大干快上的同时,由于缺乏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延安苹果产业陷入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困境,停滞不前。

记者 姚肖楠

在2003年,陕西省政府在洛川县召开了苹果技术路线制定会,提出了“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彻底拉开了延安苹果第二次革命的序幕。

“四大技术”推广最难的就是过群众的思想观,看着一棵棵长了十几年的大树被砍掉枝干,果农们不理解,不认同。

延安海升现代农业公司 技术总监 袁晓亮

把长了十多年的树下三五个枝,老百姓当时担心的就是产量肯定要减的多。

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 主任 屈军涛

咱们老百姓也不接受,甚至我们一部分业务干部也认为这项技术风险很大。

为了推广“四大技术”,全市的果业专家们把课堂搬到了果园,设在了农民家门口,一年多的推进,苹果产量起来了,质量也大大提升了。

洛川县槐柏镇槐柏村 果农 路建平

以前一亩地就是1万多块钱,尤其是16年,我的六亩地突破20万。

宝塔区柳林镇孔家沟村果农 张德仁

最多一年卖到了36万,我给我儿子说,千万不能把苹果产业丢了。

四大技术的推广让延安苹果实现了由分散到集约,由传统向现代化管理的顺利过渡,进入了稳产、高效期,为了加快发展,我市提出新增50万亩山地苹果的决定,大规模推进苹果北扩战略。宝塔、安塞、吴起、志丹等北部八个县区全部开始种植山地苹果。延安苹果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粮田到果园、从乔化到矮化走的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科技支撑之路。现在,我市又开始了苹果产业的第三次革命——苹果产业后整理。

记者 姚肖楠

我现在就来到了标准4.0的选果线,我们现在经历的第一道工序,那就是清洗苹果,第一道工序过后,我们进入到的就是初步的消毒和烘干阶段,随后通过器械的称重,将苹果的规格和色泽进行分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已经包装好的苹果礼盒,礼盒当中一共有九颗苹果,卖到了198块钱的好价钱,我们来算一笔账,相当于每个苹果的单价都已经是超过了20块钱,将苹果论个卖,就是延安苹果正在经历的第三次革命。

经过选果选的筛选,苹果根据口感、色泽、大小被分为不同规格,再经过统一包装,便成了一个个精美的礼盒,身价也翻了几番。

洛川县旧县镇圪塔村 村民 贾存楼

价格相对来说就比较以前翻几番,这是以后发展的方向。

洛川方旭果业公司副总经理 王延平

咱们今年可能卖个15万盒左右,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达到1300多万元。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延安把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 现在,全市苹果面积达到了366万亩,实现产量323万吨,产值超过了百亿元。

市果业管理局局长 路树国

我们就是要抓好后整理,通过分拣分选、冷藏、冷运、品牌营销、精深加工夯实我们后整理的基础,到2020年的时候,全市的苹果面积要达到400万亩,产量要达到400万吨,综合效率要达到400个亿,农民果业的收入要达到1.5万元,真正实现果业强国农户,果乡美的奋斗目标。

记者:杨帆 白娟 肖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