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小伙伴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经常会下雨所以水深,不下雨就是大太阳,就是火热,基于此,很多小伙伴都说我的命是空调给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人的耐受力也就差了,往前推30年,空调还没普及的时候,40度的高温天也就这么过来了。虽然没有空调,但是我们有风扇。古人没有风扇,没有空调该怎么办呢?

古人其实有自己的智慧,通过很多人的普及我们知道古代有自己的冰箱——冰鉴,里面放上冬天就采集好并存放在冰窖里的冰块,无论是降暑还是冰镇食物,那都是非常地清凉。王公贵族还可以去避暑山庄待一待,除此之外,还利用大自然的规律进行降温。

屋檐的秘密

对于皇帝来说,当然希望能够自己的房子冬暖夏凉,不用整天舟车劳顿,赶去其他地方避暑,所以中国的工匠对于房屋的建设也进行了研究。从明朝开始,皇宫的建筑有要求:“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看起来非常简单,这些数字是随便拍脑袋写上去的?当然不是,这也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实践而来的。

虽然当时的人们还不懂得地球围绕太阳转,但是不同时刻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已经被工匠发现并使用。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当然当时的工匠并不懂这些,不过根据照射的角度,设计出了上面要求的建筑尺寸。按照上面的尺寸建设皇宫的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这是皇帝,普通老百姓也有自己的方法。我们居住的房屋大多为瓦房,也就是三角形式的,一方面瓦房可以防雨,下雨的时候,雨顺着瓦片流到地方,不会在房顶积水;另外一方面,屋顶顶部的三角区域其实就是隔热区,太阳晒到的热度都积蓄在三角区域,减少了直接传入到屋内的热量,加上屋檐的遮挡,很多房间夏天的时候都非常凉快。

搭凉棚

如果不在房子里避暑,或者更穷的人话,只能通过搭凉棚,就是在野外通风的地方搭个顶盖来遮蔽阳光。人们用简单的圆木作为支架,搭好后上边铺上苇席,并用绳子捆扎好。这种凉棚可卷可展,烈日当头的时候展开遮挡阳光,早晚时再收起来通风。搭凉棚一般在阴历四月开始。

搭凉棚这种简单的避暑方式是广大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在现在的很多农村依然存在这样的凉棚,也有形式更高级的,比如凉亭。

竹楼和窑洞

当然每个地方热的程度不同,自然条件不同,避暑的方式也不同,比如陕北,避暑的方式就是窑洞。窑洞可谓是对自然条件最好的应用,窑洞一般开凿在黄土层上,由于黄土内部本身的温度相对稳定,在夏天的时候不会太热,在冬天的时候不会太冷,所以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就跟井水一样,夏天感觉很凉,冬天感觉很暖,其实温度没发生太大变化,周围的温度变化了而已。窑洞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竹楼则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方法,竹楼是傣家的标志民居。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阑式建筑”的一种,由于底部不接触地基,加上竹子本身的材质,住在竹楼里非常凉爽。

中国古代老百姓是非常有智慧的,反倒是现在,很多房子是冬冷夏热,完全没有考虑到房子的舒适性,只不过是一个临时住所罢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我们有空调,但未必比古代老百姓更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