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记者蔡震)11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携手亲近母语研究院在南京举办“形成与开始——教育出版新形态”论坛。国内众多教育学者、教育出版研究专家等百余人济济一堂,围绕教育出版的责任和使命、教育出版的经营与发展,以及新技术在教育出版的应用等多个命题展开讨论。

发轫于扬州、总部设在南京的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做了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了“大语文”时代亲近母语的产品体系建设与内容服务。早在十年以前,所有的教育图书都是看拼音写词语、改病句、抄写词语,然后去阅读、训练、理解;而今天,在一年级的孩子可以诵读童谣《小老鼠》。在徐冬梅看来,带孩子诵读母语当中非常优秀的诗歌,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母语的温暖,母语的意境。徐冬梅认为,母语教育,并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去学习和应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作为一个未来公民所必备的母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育出版行业资深出版人和民营书商则相继分享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宝贵的经验。在深挖传统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如何走出一条创新经营的发展之路,也是本次论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据了解,转型升级已是当下教育出版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兴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出版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AR、VR、MR、ER以及AI等新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出版载体的变化,而是将教育出版与教育本身合二为一。今年10月,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率先尝试使用VR技术建立虚拟博物馆,拓展图书产品的阅读边界和互动性,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

作为“文教新六家”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广西师大社即在文教出版中声名鹊起,除了教育,其在人文社科、珍稀文献方面的出版,以及与亲近母语的合作后的成绩尤为突出。此外,据广师大上海公司总经理刘广汉介绍,老年教育也是该社在教育出版方面进行的全新探索和尝试:2017年9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网正式开通,该网站辐射8所省级老年大学、148个市县级老年大学实验区、39000多个收视点,近400万老年大学学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