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也称为绘本。说起来,绘本最早还是从中国产生的,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兴起一股绘本热,到了七十年代,绘本的热潮也在台湾兴起,随后国内也开始大热。

由于幼儿识字不多,让他们自己去读绘本,还不现实,所以绘本的文字,便须要大人代为观读,然后讲给幼儿听。也就是说,干巴巴的文字和图画,宝宝们并没有兴趣去看,需要大人们读给听。

那么问题来了,书店里的绘本没有千种也有百种,怎样才能在琳琅满目的绘本海洋中,给自家的宝宝,挑选出优质的图画书呢?

如何挑选儿童绘本

儿童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环,但绘本有它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主要是供学龄前后的孩子们使用。绘本中的图像,对宝宝来说,是重要的阅读工具,也可以说是正本书的灵魂。

绘本的图像除了要贴近儿童的世界,也要展现出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好的绘本,插图犹如长了嘴巴,会讲故事,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儿童得以由直觉进入绘本的世界,聆听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我们前面说过,由于幼儿识字不多,不能独立阅读,所以绘本的文字,便需要大人代为观读,再说给小读者听,也就是说,绘本不像我们成年人的书,并不是让它的服务对象看的,而是让他们听的,每一次听,孩子犹如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产生一种新的体验。

儿童绘本的类型

1、可以

的绘本

有一类绘本其操作性很强,让宝宝可以在读的同时玩儿,故而这种绘本也被称作玩具书。玩具书有很多分类,我们最常见的有触觉书,布艺书,另外,还有折叠书、拼图书等,这些都属于玩具书的范畴。

如果想要买这类书给自家宝宝,那么主要考虑的是材质是否耐用以及亲肤,同时,有的绘本会有缝合线,要保证缝合线不是松松垮垮的;另一方面,父母也要端正态度,敢于放手给予孩子操作和探索的机会,使孩子的动作和触感得到发展。

2、

启智

规范

类绘本

宝宝们在掌握走路、说话这两项技能后,就会特别愿意做动作和说话,此时,作为父母,要开始考虑怎样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行为规范。

同时,宝宝学会说话后,“表达”也会渐渐成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式。因此,一些引导宝宝行为习惯的行为类绘本,以及一些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启智类绘本,可以纳入考虑。

3、

心像

类绘本

当物体不在眼前时,宝宝们可以凭借印象和记忆,把这个物体在自己心里描绘出来,我们把这种心理活动描绘出来的“影子”称为心像。

在挑选绘本时可以挑选翻翻书和有洞洞(可以露出内容)的书,多让宝宝们去动手翻阅,在翻书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记忆物体形状和颜色的能力。

和宝宝一起读绘本,父母要这样做:

1、宝宝心中,最亲的是爸爸妈妈,对父母十分依赖,内心十分渴求来自爸爸妈妈的关爱,因此在阅读时,父母最好的姿势,是搂抱着宝宝,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进亲子间情感的方式。

2、一起读绘本时,父母可以刻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发现绘本中各种物体的细节。

3、阅读时,父母的语气和音调,不能再像平时正常讲话那样,要尽量做到声音柔和,语速缓慢,吐字清晰。

最好再配合以适当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恰如其分的表演,将绘本故事的魅力和内涵,充分地体现出来。

4、宝宝对艳丽的颜色、俏皮夸张的卡通形象十分喜爱,但是他们还不能接受重叠的和比较复杂的图像,所以,遇到那些图像较为整体、独立、清晰的绘本,父母们可以入手。

绘本中的文字描述,应是简单、好懂的,最好不要与插图重叠。

5、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建立专门的阅读时间,创建静谧的阅读环境。

在陪孩子一块儿阅读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趁机引导宝宝爱护自己的图书,读书前自己去把要读的书取来,读完后自己再把书放回原位,早早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与行为规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