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篮球的铁杆粉丝,每当有空闲的时刻,都会打开新闻端看看,今天中国篮球到底发生了什么,从头到尾翻个遍后才会心满意足地退出网页,否则,总会有错过一个亿的感觉。这几天,各大网站的篮球板块,都刊载了姚明的改革方案。简而言之,主要说了三点:1.规范球员注册,每队最多注册20人。2.统一合同类型,共五类设顶薪合同。3.调整转会规则,将设工资帽。这三条看上去,球迷倍感熟悉,因为在NBA板块很常见。好像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革,只是对一些CBA死角,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规范。

姚明新政让中国篮球发生巨变,但为啥独独缺了裁判员的改革?

但认真思考一些,却有重大的意涵。这几项都是队CBA制度上的改变,多方利益涉及其中,在既定的条件下,大家都要按照规矩办事。其中的利益得失,早被大家分析尽了,我不必多言。但眼尖的球迷看到这些新政后,首先会高兴与激动,但心情平静之后,一个疑问跃上心头,为啥没有对裁判的改革?这也是我想说的。

姚明新政让中国篮球发生巨变,但为啥独独缺了裁判员的改革?

都知道上赛季的CBA,裁判问题尤为突出,有许多场重要且精彩的比赛,由于裁判的奇怪的判罚,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模式,大大降低了球迷对CBA的好感度。可是裁判改革问题,连普通球迷都想到了,姚明与及他的团队没有考虑到。虽然这次新政并未涉及相关的裁判条款,但应该是有深入地讨论,只不过方案还未成熟,否则肯定会在这次一同颁布。裁判改革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是几句或就拿说清楚的,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姚明新政让中国篮球发生巨变,但为啥独独缺了裁判员的改革?

比如裁判的职业化。现阶段的CBA裁判绝大多数是体育院校或师范类院校的篮球专业毕业生,而大多数高校篮球专业运动训练方向或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裁判技巧多是从大三真正开始,大多数人是为了应付校内组织的篮球课考试,仅有兴趣的极少数人才会继续学习裁判,严重限制了高水平裁判的培养周期和选材区间。所以为了职业化,增加裁判的来源,篮协必须统筹资源,要求各大体育院校设立专门“篮球裁判学院”。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各部门之间有自己的利益,没有相应的条款,是很难行得通的。

姚明新政让中国篮球发生巨变,但为啥独独缺了裁判员的改革?

如果觉得建学院太过于庞杂,更直接直接的就是构建CBA联赛裁判“黑哨风险”防控体系。中国篮球协会、联赛委员会、各俱乐部、运动员代表、法律专家、司法机关、媒体等联合制定CBA裁判“黑哨风险”防控保障体系,切实把确保裁判公平、公正作为联赛工作的重中之重,联赛办公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对裁判主观故意的错判风险因素充分识别,对风险量准确评估,对风险防控实施进行充分论证,对防控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在以防为主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监督机制、评价标准和处罚方式,真正从源头上杜绝“黑哨”现象,促使联赛“健康、公正、有序”发展。要想建成防黑哨的体系,就必须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做好幕后工作。这个过程同样的复杂,花时间也花精力,并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姚明新政让中国篮球发生巨变,但为啥独独缺了裁判员的改革?

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裁判的薪水问题,各场馆的回放系统。总之裁判问题涉及多方,不想这次的改革方案,基本只涉及到CBA内部。如果只解决小问题,如隔靴搔痒很不痛快;如果彻底铲除障碍,没有完全的准备,对CBA的发展毫无意义。所以,请给姚明时间,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改革方案。

姚明新政让中国篮球发生巨变,但为啥独独缺了裁判员的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