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是最近引发热议的一部华语片口碑佳作。

大多数观众毫不吝啬地赞美了这个视听精美的电影。但也有部分观众认为,影片的拍法过于僵硬,不说人话,令人费解。

我们请了几位不太喜欢这部电影的影迷,聊聊他们的想法。

差评《南方车站的聚会》:过于僵硬的人物,不说人话

杨清宇

6分

《白日焰火》的成功在于人物与环境的高度合一,在于廖凡角色高度的复杂和当下性。而本片顶着新黑色电影的外壳,却没有一个富有魅力的人物(胡歌真的没让你们出戏?)。

动物性驱动着这个故事,就连胡歌想把30万赏金留给家里这最具温度的念头也闪烁着处置猎物的原始力量。僵硬的人物在泛滥的霓虹灯管之间游走,怎么看都像是一场赶时髦的调度游戏,我想并不是染红了巴蒂的球衣就能赋予人物一层传奇色彩,胡歌有限的前史是难以支撑这个梅尔维尔式结局的。要肯定影片对于大陆底层的侧写甚至强过了《风雨云》,可凝视这个环境越久,就越觉得它像是装置,越觉得它安全。

差评《南方车站的聚会》:过于僵硬的人物,不说人话

蓝詹

5.5分

依然觉得刁亦男拍得太过艺术化,且对较广的观影群体并不友好,没有与观众交流的兴趣,用了胡歌却削弱演员的作用更是对商业化的一种不屑。这片子本身的高级之处,在于作者导演本人对于艺术表达的一种极致化,其结果并不一定讨人喜欢。

但在当下的环境里,能够被允许的表达方式,可能就要像刁亦男这样。年中看完的时候,觉得刁亦男的太过自说自话,有点傲慢不够可爱。过了大半年反观,恰恰觉出他这样放弃叙事的讲述是很有生机的。《南》本身可贵与否不太重要,但作品本身的启示,在于提醒未来的中国导演要持之以恒地追求艺术表达,不要缩手缩脚自我阉割,不要害怕曲高和寡,要勇往直前,更何况艺术电影走到极致会自然会越令人不解的。如果导演们都能把一个看上去挺露骨、过审风险高的蓝本处理好,像刁亦男这样给你讲出另一套说法,还怕电影不能过吗?有佳句无佳章也没关系,给不懂的人讲明白了也不会懂,那就不必在意。该听懂的人,故事讲得再断断续续,该自己串起来的,一样是能听懂的。

差评《南方车站的聚会》:过于僵硬的人物,不说人话

小宇

4分

先有环境,后才有人物。刁亦男四部长片作品里都对环境有着细致描绘,这部更为突出。这部人物活动范围之大,活动路线之多,更为复杂的人物派系路线放置在环境各个角落去展开呈现,显得更有野心。城中村各种风景和特色文化,各种人工制品做成的后现代风格装饰,猎奇色彩的中国式运动(广场舞,帮派开会,警察集中式行动),麻木的灰色地带内容,这种复杂环境是导演特别想拍摄,想去表达的。

差评《南方车站的聚会》:过于僵硬的人物,不说人话

影片还有个新鲜点就是城中村的废旧装饰物(生活废弃物)与电影中主要人物(社会废弃物)很好融合在一起。不管是影片宣传的霓虹美学,还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事件(罪犯与社会底层人结合,火车站逃亡,陪泳女郎,偷电瓶车,湖上做X,被迫强X,利益纠葛等),这些废弃物与废弃物的融合成为一种特有中国现象。这是中国导演里我没有看到第二位有如此敏锐观察的。

不过,刁亦男导演对于影片里人物指导和表现太过于操控化,以致于再次让我产生生理不适(他的四部长片都是这种感觉)。人物所谓的走位既不舞台剧,也不布列松,甚至不是僵尸,更不是野兽。就是非常诡异的,带肉的机器人,说着不是人说的台词,动作也不是动物的动作,干的都不是生物的事情。这部更突出问题在时间线的随意混插,故事布局更加随便,人物出现与结束更加奇怪,镜头进入和退出更加非人类,场的开始和收尾简直是机械硬切割。从整个故事里提炼的,所谓城中村现代废民武侠剧,无非都是每个人装上遥控器被操作的结果。一切利益都是建立在一个上帝手里,所谓的贪婪、过激、救赎等,都像机器。

差评《南方车站的聚会》:过于僵硬的人物,不说人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