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9日讯 “家校合作”工作开展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外出务工家庭学生占比高达20%的困境,福泉市牛场小学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思路,结合实际,从2015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破解“家校合作”工作瓶颈,建立良性联动机制,形成了多元化的家校载体,赢得了家长、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线上线下齐互动,搭起家校连心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孩子成长学习、学校政策规定、家庭教育知识进行分享宣传,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有效,增强家长对学校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开展教师“家校沟通分享交流会”,教师或分享与家长沟通技巧和方法,或对有问题、有困难的家庭关系出谋划策,制定解决办法,搭起了学校家庭沟通的桥梁。

校内校外强联动,打通家校陌生关。为提高教师对学生家庭的熟悉程度,通过有力实施假期“大家访”和学期“家访日”活动方案,督促教师每年每个家庭至少家访4次,做到入户率达100%;并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开展“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适时举办“家长开放日”、“亲子阅读”、家长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全方位促进了家校之间的联系。

家里家外共行动,构筑家校爱心屋。通过组建志愿者教师对易地扶贫搬迁、工厂上班家庭90余名学生开展放学后免费集中辅导,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幸福课外之家,解决了学生放学后无人照顾的社会难题。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聘请特长教师或专家为学生教授花灯戏、芦笙、书法、舞蹈等25项艺术课程,达到了每周600余人次的积极效果。与此同时,成立“留守儿童之家”,通过亲情视频、亲情电话等方式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面对实际困难,积极资助贫困家庭,让家校合作关系紧密相连,形成合力,不断推动学生教育向纵深发展。

(李涛 胡娟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