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药。在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其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

药名:板蓝根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经;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60-120g;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汤熏洗。

炮制: 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药材基源:菘蓝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于安徽、河北、江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甘肃、东北等地。

蓝根是一种清热消炎的药材,还在李时珍的时代,中国人就认识它并使用它了。令人意外的是,在明末清初,云南社会经济大规模发展的年月里,大理的白族人将它用作了染料,先只是将生白布染蓝,后来学着扎上布,简单染出一些花样,装饰日常生活里需要的用品,如手帕、头巾、窗帘、门帘之类。染着染着,染到今天,已经成了一项蜚声世界的民间传统工艺,而且将文化、艺术和市场结合为一体,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民族文化产业,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文献论述

1、《本草经集注》:“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篮汁,乃烷,布汁以解之亦善。以叶涂五心,又止烦闷。尖叶者为胜。”

2、《新修本草》:“陶氏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普更切)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者。”

3、《本草图经》:“有菘蓝,可以为淀者,亦名马蓝,《尔雅》所谓箴;马蓝是也。又福州一种马蓝,四时俱有,叶类苦益菜。”

4、《本草衍义》:“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实者,非是。《尔雅》所说是解诸药等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用。注不解实,只解蓝叶,为未尽。《经》所说尽矣。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青、蓝黄,岂非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生叶汁解药毒,此即大叶蓝,又非蓼蓝也。”

5.《纲目》:“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卖,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苏恭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宗爽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矣。”

6、《三农纪》:“枝蓝形如蓼蓝,不花实。间有花,红靛色。无实。以枝栽上中,即生叶,比蓼蓝大而皱拗,色深青而圆。秸赤有节,节间发叶,叶可出淀,味辛,不堪食。”

7、《植物名实图考》:“蓝,《本经》上品,李时珍分别五种,极确晰。为淀则一,而花叶全别,今俗所种多是蓼蓝、菘蓝,马蓝即板蓝,其吴地种之木蓝,俗谓之瑰叶蓝,亦间种子。”

8、《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

9、《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

10、《本草便读》:“清热解毒,辟疫,杀虫。”

11、《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12、《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

13、《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Z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14、《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

15、《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

16、《广西中草药》:“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

药理作用/板蓝根

抗菌抗病毒作

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1:100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在试管内均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常用配方/板蓝根 :

1、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3、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4、治肝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5、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

6、腮腺炎: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连服5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腮腺炎发热肿痛时可用板蓝根30克、野菊花15克、银花10克,煎水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板蓝根3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与腮腺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服用,可防止传染。

7、病毒性肝炎:流行期间可用茵陈、板蓝根、贯众各15克,水煎服,每日二次,防治。

8、流脑:板蓝根、大青叶煎剂,对脑膜炎双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用大青叶、板蓝根各25克、甘草15克,煎水饮,连服3~5日,对流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9、红眼病:板蓝根30克、蒲公英9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服,可以预防红眼病。蒲公英9克、野菊花6克、板蓝根9克、黄连3克,煎水,熏洗,每日3~4次,对治疗暴发性红眼病效果极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