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发明是人类智慧和科学的结晶,疫苗在挽救人类生命的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估算,每年接种疫苗至少避免了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发生。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来自英国的爱德华·詹纳医生。1976年5月14日,爱德华·詹纳首次在一名8岁小男孩胳膊上接种了对天花有天然免疫力的牛痘浆液,小男孩也成为也世界上第一个接种疫苗的人类。

疫苗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中,人类对疫苗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医学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可以防止各类疾病的疫苗。

那么,从一支疫苗的研制开始,需要多长时间?经过哪些环节?一支合格可靠的疫苗才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每个国家对疫苗的研制和流通都有着一套极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就我国来说,目前,一种疫苗的研制至少要经过8年时间,有的研制时间甚至会超过10年到20年以上。从临床研究到临床试验,每个重要的阶段都要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免疫效果进行全方位实验和观察,每一环节必须全部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研究阶段;即使疫苗已经成功上市,也还要经过几万人次的临床考察,最终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成为正常上市流通的疫苗。同时,根据国家规定,疫苗生产企业必须对每一批上市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等进行全部项目检验,自检合格后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签发上市,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企业报批签发的疫苗逐批次进行安全性指标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使用。

当然,在极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例外的情况,比如2003年我国突然暴发的非典疫情后,国家集中力量研制非典疫苗,2004年5月,4名志愿者在中日友好医院接种了世界上第一支SARS活体灭活疫苗,随后36名志愿者开始了免疫实验,12月5日SARS灭活疫苗I期研究揭晓,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成为我国疫苗研制史上最短时间研制的疫苗之一。

另外,疫苗对储存和运输也有着极为严格的温度要求,不合格的运输、仓储存放都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在出厂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合格的疫苗,即使是倍受人们推崇的进口疫苗,在运输和仓储面前也是十分娇贵,都需要专业的冷链控制运输系统,面对不当的运输和储存,不论国产或是进口疫苗,都会存在“失效”的风险。

经过研发、试验、检验、审核、生产、企业自检、国家机关抽检等严格的管理环节,只有全部合格过关,再经过专业的运输和储存,到达药店,到达医院,到达专业的疫苗接种机构,才能最终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的免疫服务。

一支真正安全的、高效的疫苗就是这样练成的。

【欢迎大家发出您的认识,欢迎大家评论】

【如果您对本文还算满意,请您点赞或转发,谢谢鼓励和支持】

【关注我们,获取您关心的讯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