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西伯利亚的大多数地区哪怕对俄国人来讲也是恶劣不堪,可为了土地和毛皮等财物,俄国的征服者、毛皮猎人和移民们在俄国政府的号召下,还是一波一波地向西伯利亚迁移,不断开拓新土地,并征服当地原住民,让俄国的势力从波罗的海一直向太平洋,甚至是美洲延伸,最终造就了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除了上述的殖民政策外,俄国人征服西伯利亚还有着最直接的武力保障,它们分别是火器、船只、雪橇和堡垒,这是俄国征服者用以战胜原住民和其他国家的主要手段。

引言

相信很多人在看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时,心中总会有一个疑问,即为什么中国没有拿下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那段历史。

俄国领土的大扩张,始于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后,从这时起,建立统一国家的俄国人就对土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与四方诸国交战,不管对战者是信仰异教的鞑靼人汗国还是信仰上帝的天主教国家,或是与自己同信仰的东正教国家,只要能获取领土和利益,俄国人都会与之战斗。

俄国领土大扩张之前的地图

在波罗的海地区,俄国人为了获得出海口和东海岸的地盘,发动了漫长的立沃尼亚战争,他们与波兰-立宛陶联盟、瑞典和丹麦等国交战,虽然在战争中遭受了几次较大的失败,但是俄国人从未放弃自己对波罗的海地区的想念,对该地区持续增兵,枕戈待旦,不断挑起新纷争。在南方,俄国人与各个鞑靼人汗国交战,并大获成功,先后击败了喀山汗国、阿斯塔拉罕汗国,并将其吞并,大大扩展了领土,消除了当地鞑靼人的威胁。虽然强大的克里米亚汗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给俄国造成了许多损失,但俄国人也只是放缓征服步伐,却从未停止过进攻。

利沃尼亚战争

而当其他方向的扩张一时受阻,俄国人就将目光看向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土地,而恰好此时的西伯利亚一片“空虚”,曾经最有可能占领该地区的几个强力国家都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这片广袤的土地,给俄国人的征服行动创造了条件。

那么俄国人靠什么征服了西伯利亚?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征服西伯利亚?现在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文章,来一起了解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诀窍和历史背景。

广袤的西伯利亚俄国借助贵族的力量对西伯利亚进行早期探索

在领土还未扩张之前,俄国的伊凡四世沙皇本想调集军队跨越乌拉尔山脉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各个鞑靼人汗国进行征服,但无奈俄国的主力军都在波罗的海地区或是与克里米亚汗国的交界处驻扎,无法抽身到东方进行新战争,并且连年的战争也造成俄国军费暴涨,其国库已经快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于是伊凡四世只好将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偏远土地分封给各个世袭贵族和势力强大的家族,让其为祖国守边,同时还授予了他们开拓新土地的权利。

俄国贵族

这项政策的效果非常强大,借助贵族们的力量,俄国的领土扩张速度得到了腾飞。

为了守住领地,然后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财源,被分封到边疆地区的俄国贵族们纷纷自掏腰包组建私军、建立堡垒、开拓农田矿场,极大地提高了俄国东部边境的安全,并且一些贵族还让自己的私军翻越乌拉尔山脉,去报复那些曾侵扰俄国的鞑靼人汗国,顺便“强征(抢劫)”原住民的财物充实自己。

俄国战士

在这种背景下,原本对西伯利亚汗国(一个鞑靼人国家)以东地区一无所知的俄国人通过多次战争逐渐探明了西伯利亚地区的敌人虚实和地理环境,找到了征服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方法。

俄国人的战争俄国政府通过多种殖民政策统治西伯利亚原住民

俄国征服西伯利亚地区的方式与欧洲人在美洲的征服行为稍有不同,俄国人并未直接将被征服者变成奴隶或进行种族屠杀,亦没有打乱原住民的地域或血缘组织,而是将其变成了沙皇的臣民。

虽然以哥萨克和毛皮猎人为主的俄国“急先锋”普遍鄙视西伯利亚原住民,经常强抢和勒索他们的财物,但是大多数俄国移民对改信东正教的外族人都比较友善,不会采取傲慢、鄙视和敌对的态度,对其带有异教传统的习俗也颇为“忍让”,有文献甚至直接指出西伯利亚的俄国移民对原住民普遍友善:“对外族人抱一种不容忍的态度从来就没有渗透到西伯利亚的俄国移民的精神中去,他们把沃古尔人、萨摩耶德人、奥斯恰克人等首先看作是人,并仅仅由此而确定自己在生活中对他们的态度。”

俄国移民

俄国征服者和移民还普遍与“受洗的外族人”通婚,因为被俄国政府、贵族、农奴主和大企业主派往西伯利亚进行殖民活动的俄罗斯人大多是年轻的男性,这些人在当地根本找不到适龄的同民族女性结婚,所以他们只好娶原住民女性为妻。而当地的俄国官员也喜欢娶改信东正教的外族妻子,因为这能缓和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对俄国人统治当地有很大的帮助,还能潜移默化地传播俄国文化。

并且,俄国人与“自愿受洗”的原住民之间生下的子女也不会被歧视,他们被视为俄国公民,能和普通俄国人一样继承父母的全部家产和权利、地位。

俄国政府很清楚单靠征服者的暴力和残忍,很难让西伯利亚原住民“心甘情愿”地按时交纳实物税,更难永久地征服他们,于是俄国政府采取恩威并施的怀柔方式统治当地人,非但没有派遣俄国官员去管理他们,还将原住民村庄和部落交给部落酋长或氏族头人进行治理,同时积极吸纳改信东正教的当地人为自己服务,还给其发放薪水。

鞑靼人王公

俄国政府常委派督军和督军府统治占领区,而督军府的官员们会将每年需要交纳的实物税额通知给当地原住民贵族或有威望的人,让其代为征收,这是件很有油水的工作,给了当地贵族剥削同胞的权利和机会。

而当原住民将实物税全都上缴之后,俄国官员们还会另给予奖励,比如召开款待酒宴、赠送礼物等。原本俄国政府会对一些表现最为顺从的原住民贵族免征实物税,以象征宽容和恩赐,但是俄国官员上书拒绝这样做,认为用发放薪水的方式代替免征税赋能更好地统治原住民贵族:“不要免除他们的实物税,而是用发放国家薪水的方式赏赐那些王公和村庄里最好的人们……今后不希望他们有任何的造反举动,他们同军役人员一起为国家服务会得到最大的帮助;将来出现任何差错,不仅不免除国家实物税并且不给他们发放国家薪水。”

领薪水的军役人员

除此之外,俄国政府还会从改信东正教的原住民中选出合适的人加入军队,为俄国服务,然后将他们迁往远离家乡的地方服役,这种做法不但补充了兵力,还分化了当地人,让其没有能力聚集起来反抗。

就因为俄国在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中运用了这些“委婉”的征服手段,所以俄国历史书上常将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说成是合并,但不管怎样,俄国确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哥萨克人俄国军事征服行动的四项重要保障

除了上述的殖民政策外,俄国人征服西伯利亚还有着最直接的武力保障,它们分别是火器、船只、雪橇和堡垒,这是俄国征服者用以战胜原住民和其他国家的主要手段。

虽然西伯利亚地区各民族的原住民数量远多于俄国征服者,也有很多勇猛善战的部落,但是他们因为少与外界先进文明交流,所以其武器装备、战斗力还保持在中古时代,远落后于征服者,所以对他们来说,火枪和大炮是种极具冲击感的神奇武器,他们甚至一度以为俄国人掌握了“天神的雷霆”。

鞑靼人形象

这使得原住民与俄国人交战时,很多战士明明没有被火枪打中,但是当他们听到火枪发射时的巨大轰鸣声和喷出的浓浓烟雾时,就心理崩溃了,不敢再与俄国人作战,让俄国人能“轻松”征服他们。关于俄国火器带给西伯利亚原住民们的震撼感,我们可以从一位鞑靼人贵族的回忆录看出:“俄国士兵太厉害了,当他们用自己的箭射击时,火光直冒,烟雾喷出并传出巨响,但看不到箭头,而一旦伤及却可以致命,任何军用挽具都抵挡不住他们,因为它能穿透所有的东西。”

俄国军队

俄国征服者是火器化军队,而原住民们大多只有弓箭、长矛和刀剑等冷兵器,并且许多西伯利亚北部的原住民部落连冶炼金属的能力都没有,还处于新石器时代,主要用鹿角、兽骨和燧石制作武器,少量的钢铁武器还是从其他较为先进的民族手中交换来的。

按照俄国远征队员留下的日记记载,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与一些陌生的原住民意外碰面,而原住民们虽然对外来的俄国人很畏惧或敌视,但却对他们手中的钢铁武器非常喜爱,常常会想办法与俄国人交换:“我们不懂他们(原住民)的语言,但他们指着我们的铁制武器,打手势请求吧武器给他们,如果有谁把刀和斧头给他们,那么作为交换,他们就给他皮货。”

西伯利亚原住民老照片

如此匮乏先进武器的西伯利亚原住民当然阻挡不住俄国征服者的进攻了,只能对其臣服,接受繁多的实物税和徭役,作为俄国人不杀他们的理由。虽然俄国远征军在征战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难缠的草原民族和东北亚诸民族,也曾在战争中频遭挫折,但俄国人最终凭借远超当地原住民的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赢得了胜利。

当地人的武器装备

同时,火器也是俄国政府控制那些桀骜不驯的哥萨克和毛皮猎人的主要手段,因为俄国政府严格控制枪支弹药的流通,俄国征服者们若想获得枪支弹药就必须听命于政府,否则很难在西伯利亚地区得到补充。俄国政府基本上每次只给每个人发放205克火药和同等重量的铅弹,并不会多给,以防他们自持武力反抗政府。

火药

而在探索西伯利亚的行动中,船只和雪橇则是俄国征服者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从叶尔马克带兵远征西伯利亚汗国开始,每个跨越乌拉尔山脉向东进发的俄国征服者都依靠船只和雪橇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在当时只有这两件交通工具才能快速地将大批量军队和物资运往目的地。马匹等畜力运输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因为西伯利亚地区在大多数时候都非常寒冷,遍布冻土地带,地面上会积存大量冰雪,对马匹的移动速度和体力消耗有着极大的限制。

俄国征服者驾船航行

一般情况下,俄国征服者们主要使用平底木船和兽皮船作为交通工具,只有需要探索陆地时才会用到雪橇。俄国人的船只稳定性很好,防水性能优越,坚固耐用,能装载几千磅的重量,同时船体本身还很轻,容易搬运,能适应复杂的水文环境,是俄国征服者不可多得“助手”。除此之外,船只和雪橇还可以作为“战争机器”使用,只要在上面预先设置炮位和枪口,它们就能变成可移动的木质堡垒帮助俄国人作战,并且用于拉雪橇的雪橇犬也是征服者的重要战斗力。

俄国征服者将船作为作战平台

而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处高纬度地区,其温度较低,河水蒸发量少,境内拥有众多水量丰富的大河,如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水系的运输河道连接起来甚至近10万公里!非常适宜发展河运,这对当时的俄国征服者而言就是最好的前进道路,英国学者约翰·贝克尔在讲述俄国人征服西伯利亚的历史专著上特意写道:“俄罗斯人在17世纪穿越西伯利亚的行动进行的异常速度,构成了北亚水路体系便捷的交通线路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俄罗斯人成就。”

俄国征服者驾船作战

俄国政府、大商人和贵族们之所以喜欢雇佣哥萨克人前往西伯利亚地区探险,除了看重他们超强的战斗力外,就是因为哥萨克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河流航行经验。

俄国征服者的战船

虽然现代人的印象中哥萨克都是以骑术和骑马出名,但其实哥萨克人还拥有很强的河流航行经验,许多哥萨克人都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上的各大河流旁边,并以河流的名字作为自己社区的独特名称和财路,哥萨克人也经常在各大河流上进行抢劫活动,甚至还在黑海、里海等海域从事“海盗事业”,这使得许多哥萨克人都是驾船航行的一把好手。

驾船战斗

除了威力巨大的火器和便捷的交通运输外,堡垒也是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一大帮手。

俄国人非常喜欢在交通要道和原住民聚居的地方建立堡垒和兵营,而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坚固的堡垒是每个俄国远征队都要掌握的技术,因为这是他们统治占领地的最重要“工具”。

曾经在征服西伯利亚的早期战争中,俄国人主要是以占领原住民的大型聚集地、城市和国都为目标,因为这些地方聚集着大量原住民和财物,但这却总使俄国征服者被敌人包围在城市里,难以和基地建立稳定的补给线,无法及时补充武器弹药或将抢劫到的财物,如贵重毛皮等运回俄国售卖。

毛皮

不过随着探索活动的不断深入,吃一鉴长一智的俄国征服者开始换用新战术。

经受过前期磨难的俄国征服者采取稳扎稳进、步步为菅的方式巩固占领地,他们每占领一块新土地,就会用武力强制征召当地原住民为自己劳动,在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修筑城堡、军营和哨所。

俄国在西伯利亚地区修建的堡垒

俄国征服者们通常是先挖掘土石建立城墙,然后不断地加固防御措施,并建立居住场所和物资存放仓库。当建立好简易的堡垒后,俄国人就会到周围的原住民村庄里强征实物税,而一旦没有收到满意的财物,他们就会将原住民中的老弱妇孺抓回堡垒做为人质,勒索原住民猎手为自己耕种或捕猎毛皮动物,什么时候原住民上缴的财物数量合格了,俄国人什么时候将人质轮换。

在这一过程中,俄国人干下了无数暴行,甚至将一些原住民杀死吃掉,堪称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原住民因为人质的关系,不敢违反俄国征服者的命令,只能对其予取予求,一些原住民也曾对落单的俄国人进行报复,然而俄国征服者则会以屠村作为惩罚手段。

俄国人在西伯利亚修建的木质堡垒复原

虽然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建立的堡垒大多都很简易,但对缺少火炮和攻城器械的原住民们来说,如何攻克这些堡垒却是个大难题。这让俄国人得以用少数人手依托堡垒在当地进行军屯和移民,建立行政机构统治当地人,并以此为基地,对其他地区进行新的征服行动。

西伯利亚周边的各个势力中,只有清朝、准格尔帝国等国拥有强大的火力,能攻克俄国人的堡垒,但即使对这些掌握火器的国家来说,攻打俄国人的堡垒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如清朝围攻俄国人修建的雅克萨堡就断断续续打了数年,还曾遭受失败。

中俄之间打过几场战争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给我们的启示

在俄国占领西伯利亚之前,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诸如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和外兴安岭地区生活着的许多民族都归中国历代王朝管辖,并与中国内地保持着紧密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联系,当地原住民常用毛皮、人参等特产与中国商人交换铁器、瓷器、绸缎和棉布。

东北亚地图

中国的历代王朝也曾在西伯利亚地区建立行政机构和市场,用于管理当地原住民。等到后金政权崛起时,后金不但完全占领了原属于明朝的努尔干都司全境,还用更加严密的政策和武力推行统治,牢牢的将土地和主权把握在手。

女真人的分布

但随着清政府的建立和清军的入关,清朝统治者对自己的“龙兴之地”实行环境保护政策,不但不允许关内的汉人到山海关以北地区耕种、开拓,还将原东北地区的大量民众迁入关内。

在俄国人东征到黑龙江流域之前,曾居住在阿尔丹河、勒拿河、维季姆河,甚至是叶尼塞河流域的西伯利亚诸民族就已经开始内附清朝,移居到了清朝境内生活,这造成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大幅减少,给俄国人的征服行动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中俄雅克萨之战

同时,清政府也放松了对外兴安岭以北地区的探索和统治,等到俄国人打到边境地带时,清政府才猛然反应过来,连忙进行补救,但为时已晚,最终只拿回了少量土地和民众,其它的土地都“让”给了俄国人。

《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示意图

而与清政府相比,俄国人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征服和统治活动堪称神速,最重要的是俄国人在快速扩展土地的同时,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政机构和一整套殖民制度。

首先,靠着西伯利亚盛产的“软黄金”——毛皮,俄国从中国、欧洲和中亚地区的毛皮市场上换得了大量财物,并用换来的金钱组建起更多的军队进行新的战争和探索,使整个征服行动良性循环。其次,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占领,也拓展了贸易商道、商品种类和财源,使得俄国人能建立起近代化公司,发展本国经济和资本主义。

俄国毛皮商人

而当俄国征服者每占领一块新土地时,俄国政府就会赏赐给开疆拓土的有功之臣以官位、财物和食邑作为回报,许多曾是普通哥萨克、强盗和流放犯的俄国人都凭此摇身一变成了督军、贵族和大英雄,这吸引着更多俄国有志之士前去西伯利亚开拓。

与此同时,俄国政府还用免税、减税和贷款资助等手段吸引俄国的自由人、农奴、毛皮猎人和工商业者到新获取的土地上殖民,并将官员、军队、战俘和流放犯强制迁移到西伯利亚进行军屯,这些人的加入,极大地稳固了新占领地。

西伯利亚的俄国移民

从政府手中购买或领到新土地的俄国移民、罪犯都以极大地热情进行经营,很快就在气候合适、土壤肥沃的地方开拓出了大量耕地和牧场,形成了新的农业区和牧业区,为俄国提供了大量廉价粮食,养活了更多的人。

等到1710年俄国政府对西伯利亚诸民族进行人口统计时,意外发现此时的西伯利亚地区已经有312872名俄国人生活了,占西伯利亚居民总数的70%左右!俄国人成了西伯利亚地区的主体民族,从此西伯利亚就被俄国牢牢地控制在了手中。

西伯利亚原住民

回顾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与俄国政府相比,清政府在对新土地的开拓和统治政策上,落后了俄国不止一个段位。

其实,西伯利亚的大多数地区哪怕对俄国人来讲也是恶劣不堪,可为了土地和毛皮等财物,俄国的征服者、毛皮猎人和移民们在俄国政府的号召下,还是一波一波地向西伯利亚迁移,不断开拓新土地,并征服当地原住民,让俄国的势力从波罗的海一直向太平洋,甚至是美洲延伸,最终造就了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国人曾不止一次在强敌的打击下丢掉自己欧洲部分的一些领土,但他们之后就凭借西伯利亚的自然资源逆推了回去。即使俄罗斯现在经济衰弱,但靠着贩卖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俄罗斯还能继续维持一个大国的体面,由此可见西伯利亚的重要性和清政府的短视。

俄国的扩张战略示意图(想象图)

(谢谢大家的观看,本文到此结束,以下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征服西伯利亚》[俄]M.N.齐保鲁哈 著

《俄罗斯史》[英]杰弗里·霍斯金 著

《俄国简史》[美]玛丽·普拉特·帕米利 著

《西伯利亚民族简史》[中]侯育成 著

《俄人东侵史》[中]黎孤岛 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