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商业力量的这种活跃,即使是在有禁海制度的明清两代也看得到,在今天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存放有几件来自美洲阿拉斯加海岸印第安人的战甲,内层是厚厚的兽皮,外层则覆盖有密密麻麻的中国传统圆形方孔钱币。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在1689年后清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俄国和清朝展开了大规模的毛皮-茶叶贸易,明清钱币由此流入俄国西伯利亚,而在1784年开始,俄国人在美洲阿拉斯加建立了永久性的定居点,向当地印第安人收购毛皮,缺乏金属的印第安人,就这么接受了万里以外的中国钱币作为报酬。

史书上第一个打通东西方丝路贸易的是张骞,但实际上张骞到了大夏国(今日阿富汗北部)时,却愕然发现在当地市场上有四川所产的蜀布、丝绸及邛竹杖等“蜀物”。

中国最早到达西方的探险家,为何史书从不提他的名字?

在异国他乡看到这些熟悉的老朋友让张骞惊奇不已,于是他向当地人打听这些商品的来源,结果得知,大夏商人是从东南方向的“身毒国(即印度)得到这些商品的,而在身毒国,有长期运营的四川商贩市场。

张骞把这个消息带回国,朝廷才知道,在汉武帝动心思联络西域之前,四川民间的商人早已开始了与西域的贸易,根据现代考证,四川商人与中亚地区的贸易,最早甚至可以前溯到商代中期,他们是通过缅甸再到印度的,走的路线现代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在三星堆和四川各地,考古时经常能发现大量来自印度洋的贝壳货币就是明证。

中国最早到达西方的探险家,为何史书从不提他的名字?

商业走在了政治之前,对利润的追求使得商人们比最高明的治国者超前了数百甚至上千年。

这种事在历史上其实不断发生,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被认为是唐朝中期的杜环,因为在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中战败,杜环和上万名战俘被带到比中亚更远的波斯湾,杜环在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游历11年时间,甚至最远还到达了地中海地区的摩洛哥等国,最后回到唐朝,留下了一本书《经行纪》,中国人才得知波斯湾和非洲的情况。

中国最早到达西方的探险家,为何史书从不提他的名字?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杜环其实也不是第一个到波斯湾的中国人,他回国坐的是来往于波斯湾的广州商船,去国11年,回国却只用了80多天,想必杜环第一次在波斯湾看到中国商人时也非常惊讶。

当时的广州海商从广州出发沿岸航行,经越南,过马六甲海峡,到马来半岛南部,斯里兰卡,再到今天的伊朗,直入波斯湾直到今天的伊拉克巴士拉。这条航线兴盛了数百年,只到唐末大乱才渐渐消失,根据阿拉伯史学家的记载,唐朝远洋商船个头极大,高达数层,装有深水测深装置。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补充淡水时用水量惊人,是其他国家商船储水量的5倍以上。

中国最早到达西方的探险家,为何史书从不提他的名字?

所以中国的远洋巨舰,其实早在郑和下西洋前500多年,就已被商业推动造出,并自由来往于波斯湾和印度洋。完全无需朝廷或宫廷力量的干预。

民间商业力量的这种活跃,即使是在有禁海制度的明清两代也看得到,在今天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存放有几件来自美洲阿拉斯加海岸印第安人的战甲,内层是厚厚的兽皮,外层则覆盖有密密麻麻的中国传统圆形方孔钱币。这些钱币从明朝的永乐通宝到清代的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

中国最早到达西方的探险家,为何史书从不提他的名字?

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在1689年后清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俄国和清朝展开了大规模的毛皮-茶叶贸易,明清钱币由此流入俄国西伯利亚,而在1784年开始,俄国人在美洲阿拉斯加建立了永久性的定居点,向当地印第安人收购毛皮,缺乏金属的印第安人,就这么接受了万里以外的中国钱币作为报酬。

中国最早到达西方的探险家,为何史书从不提他的名字?

王熙凤穿的可能是美洲皮毛

而在同时期的中国,也出现了大量的毛皮衣着时尚,根据创作年代为1784年的《红楼梦》反映,书中的贵族人物普遍穿着镶嵌着“银鼠皮”“银狐皮”的豪华服饰,而根据俄国西伯利亚史,这些皮毛不仅仅来自西伯利亚本地,甚至来自美洲阿拉斯加。由俄国商队经陆路运到北京。1805年,二艘俄国商船满载皮草,从阿拉斯加装上皮毛,在年底时到达广州,从而打开了中国南方市场。

这就是商贸的威力,在电报和铁路把世界变成地球村之前,它早已经将全球紧密联系到一起,中国历来也不是缺乏对外探险欲望的国家,商人根本不需要政府来指导他们到哪里去做生意,政府只需要保证其合法性,保证其经营尽量不受影响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