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千年前的唐朝,除了曾经繁荣盛世,最值得称赞的莫过于它的包容性,其中就包括女子改嫁之事宜。跟其他朝代相比,唐代人们思想观念相对开放,且不说普通女子,公主改嫁都十分常见,并不会受到指责,比如安定公主,一生曾三次出嫁,死后的葬礼问题让皇帝感到头疼。

安定公主父亲是唐中宗,她在众多姐妹里排行第三,尽管身份显贵,却为人随和,从不乱发脾气。十五六岁时,在祖父武则天的安排下,她嫁给年轻小伙王同皎,不过当时她是以郡主的身份出嫁。王同皎对安定公主很好,虽然之前没有感情基础,但婚后还算比较幸福,在生活中培养感情。

王同皎一心忠于朝廷,对岳母韦后和武三思把持朝政之行为,越来越感到不满,与一些大臣商议过后,打算干掉武三思。万事俱备,正当王同皎准备对武三思下手时,发生了意外,被一位亲信出卖,武三思诬陷他谋反,王同皎含冤而死。

失去丈夫的安定公主,整日以泪洗面,明知王同皎是被冤枉的,却不能替他伸冤,因为韦后与武三思沆瀣一气,而唐中宗又对韦后言听计从。不久后,韦后把安定公主许配给韦濯,这个韦濯从辈分来看,是安定公主的舅舅,只不过没有血缘关系。

对于这门婚事,安定公主内心非常抗拒,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含泪改嫁给韦濯,性格从此也发生巨大变化。后来,韦氏一族被李隆基灭掉,韦濯当然也不能逃过此劫,安定公主再次成了寡妇,封号为“安定”,其命运却一点都不安定。

已经三十多岁的安定公主,没有选择独自生活,而是跟太府卿崔铣成婚,这是她第三段婚姻。公元733年,安定公主走完曲折的一生,驸马崔铣为她选好墓地,正准备下葬时,突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让安定公主与第一任丈夫王同皎合葬,崔铣一脸委屈。

原来,唐玄宗之所以这么做,有两方面原因。一、王同皎是神龙政变的功臣,帮助中宗复位,相当于挽救了李氏江山;二、王同皎与安定公主的儿子王繇,被唐玄宗召为驸马,王繇请求玄宗让父母合葬,也属于人之常情,玄宗满口答应。

从某方面来说,不管安定公主跟谁合葬,都是皇帝的家务事。然而,大臣夏侯铦却不淡定了,对唐玄宗说:“如今安定公主与王家没啥关系,我坚决反对她跟王同皎葬在一起,这样对崔铣不公平。”经过再三考虑,玄宗改变主意,为了安慰驸马王繇,把多事夏侯铦贬出京城。

有意思的是,安定公主虽然没有与王同皎合葬,但二人墓地距离很近,都在唐中宗陵墓不远处。

参考文献:《新唐书·诸帝公主》《唐文拾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