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2年3月,轮船招商总局由官督商办改为商办,更名为招商局轮船公司,九江仍设分局,局董改任分局局长,下设财务、运务、船务、秘书等股。为了多运客货,招商局九江分局与各轮船公司及客户订立合约,采取互惠互利的方法,广泛争取货源,从而吸引了货主,做活了生意,拓宽了业务,增加了收入。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欧洲与港、沪两埠间海底电缆的联接,轮船逐步取代帆船,“把东方带到了欧洲的家门口”,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外国航运势力对中国江海航运的垄断进一步加深,直接摧残和破坏了中国木帆船航运业。为了打破外国航运公司在长江的垄断,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是中国正统文化第一次对商业的接纳,中国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演进的初步尝试。1873年唐廷枢担任轮船招商局总办。

荐读 │九江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总局于开业当年,即在九江设立二级分局——轮船招商局九江分局,它是长江口岸除汉口外的第二个二级局。分局成立之初设局董1名,总管分局业务,下辖营业课、会计课、文书课、出纳课、栈务课等部门。同时,另设局董助理1名,协助局董处理日常事务。当时的分局主要承担官盐、漕粮和茶叶的运输业务。1912年3月,轮船招商总局由官督商办改为商办,更名为招商局轮船公司,九江仍设分局,局董改任分局局长,下设财务、运务、船务、秘书等股。在此前后,又有鸿安、大达、宁绍、三北、泰昌、福康、戴生昌、和济、顺昌、协记、胜昌、源丰、祥昌、豫章等20余家民族轮船公司相继在九江开业,这就大大增强了与外商的竞争力。为了多运客货,招商局九江分局与各轮船公司及客户订立合约,采取互惠互利的方法,广泛争取货源,从而吸引了货主,做活了生意,拓宽了业务,增加了收入。1932年11月招商局收归国有,改为国营招商局,九江仍为分局。据国营招商局《视察长江航业报告》记载,长江各分局近5年营业进款统计,1930~1934年九江累计进款77.6万余元,仅次于汉口,居第二位。在九江港五大轮船公司(招商、怡和、太古、日清和鸿安)中,招商局九江分局进款居首位。1935年,依照国营招商局的统一安排,九江被辟为水陆联运港,招商局九江分局的业务又稍有拓展,193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3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受战乱影响,特别是1938年7月日军侵占九江后,九江的航运业由盛变衰,招商局九江分局被迫停止了在九江的营运业务。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国营招商局九江分局迅速恢复了在九江的航运业务,码头由战前的一座增加到三座,并建有两栋仓库。在九江航运领域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招商局九江分局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1948年11月1日,国营招商局改为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九江也随之改称为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下设总务、业务、船务、栈务、会计等股。码头已增至4座,但由于“轮船应差者甚多”,所以营运业未能恢复到战前水平,招商局九江分局的货物吞吐量仅6万余吨,比起战前的73万吨来讲,已是一落千丈了。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司,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九江的航运业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951年2月组建了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长江区公司九江分公司。同年9月成立的长江区航务管理局九江办事处,1952年8月易名为长江航务管理局九江港务局及1956年4月建立的国营轮船总公司九江分公司,就是在招商局轮船有限股份公司九江分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新生的九江分公司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期间,发挥了主枢纽和主渠道作用,成为区域水运和港口经济的骨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加快了港口建设,一个繁荣的水运经济和港口经济区在浔阳江岸悄然兴起。(吴圣林)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