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 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杰出的剧作。它表达了作者曹禺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都市社会的异常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并借助丰富而复杂的情节, 新颖而独特的结构, 生动地展示出一个个既蕴含着巨大的历史内容又呈现出鲜明独特个性的人物灵魂, 从而成为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红雨作家作品推荐:曹禺的《雷雨》

红雨作家作品推荐:曹禺的《雷雨》

曹禺

鲜明的时代特色:

《雷雨》写于一九三三年。它以二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段家庭生活的悲剧。所表现的时代, 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 其间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在帝国主义侵略下, 中国社会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过程。

红雨作家作品推荐:曹禺的《雷雨》

《雷雨》剧照

独特的戏剧结构:

《雷雨》即是以家庭为单位, 写出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崩溃, 深刻反映出“五四”前后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某些侧面。它的情节是一张由血缘亲情关系结成的错综复杂的网。其中有三条主要情节线索: 一是周朴园同蘩漪的矛盾, 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禁锢压迫同资产阶级对爱情、家庭的民主要求的斗争; 二是鲁侍萍、四凤等与周朴园的矛盾, 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级势力的斗争; 三是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矛盾, 反映了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三条线索以第一条为中心, 又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红雨作家作品推荐:曹禺的《雷雨》

曹禺纪念馆

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中国话剧史上, 真正把话剧由情节中心转移到人物性格中心, 始于曹禺的《雷雨》。曹禺善于深入人物心灵, 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 塑造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周朴园的万恶形象、周萍的懦弱、周冲的冲动、蘩漪的反抗,每一个形象都是各具特点的。 个性化的语言:《雷雨》的语言精炼、深刻、生动, 具有十分丰富的潜台词, 又简洁易懂, 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吃得明白真切, 它避免了外国话剧中的那种长篇台词, 也绝少欧化语法。从日常普通的语言中提炼加工而成。

红雨作家作品推荐:曹禺的《雷雨》

《雷雨》剧照

句子简短而有韵味, 又极具个性化。周朴园, 在第二幕中上场时, 看到蘩漪, 让蘩漪上楼去看病, 说大夫在等着, 当蘩漪顶撞了他几句要走开时, 周朴园大声喊,“站住, 你上哪儿去? ”, 又命令地说“你应该听话”, 又叫“来人”, 仆人上来后, 说“太太现在在楼上。你叫大少爷陪着克大夫到楼上给太太看病”。这里, 周朴园虽说话不多, 但他的妄自尊大, 专制冷漠却已跃然纸上, 活灵活现。

红雨作家作品推荐:曹禺的《雷雨》

《雷雨》剧照

文 /红雨说历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