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女婴做了小儿推拿后死亡一事,引发舆论关注。事实上,经媒体报道的类似与小儿推拿"挂钩"的意外并不止这一起。在这背后,是一个快速壮大的小儿推拿市场。

12月4日,涉事医院小儿推拿室等多个科室暂停诊疗。新京报.jpg

12月4日,涉事医院小儿推拿室等多个科室暂停诊疗。图据新京报

红星新闻记者连日来走访成都市场发现,火爆的小儿推拿市场"鱼龙混杂",存在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资质不一等行业乱象。更值得关注的是,

面对需求旺盛的小儿推拿市场,小儿推拿从业人员并未明确区分保健推拿和医疗推拿,对于小儿推拿师是否需要持证上岗也没有明确规定,小儿推拿行业监管尚存在空白。

当前,不仅医疗机构,连普通门店也可以提供小儿推拿服务。在不少社区,都可以轻易找到小儿推拿馆。游泳馆、幼托机构等也有开展小儿推拿项目。据报道,小儿推拿火爆的行情,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譬如小儿推拿培训也被催热,零基础几天速成、代考代办甚至直接买证等。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遍门店提供小儿推拿服务,可以做到左右逢缘:一方面,小儿推拿馆在开业时,可以不作为医疗机构来办证,从业人员也不必具备医疗相关资质,有一个类似"推拿按摩师"的证书就已足够,而"推拿按摩师"等证由谁颁发、怎么考试,又缺乏明确规则;另一方面,推拿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以此为宣传噱头,对家长很有吸引力,且宣传仅仅是口头上说说,也就很难被定性为过度宣传。

儿童在医疗机构做推拿,推拿就属于医疗行为,医疗机构和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但当儿童在社会上的小儿推拿馆做推拿时,小儿推拿则属于生活服务项目,从业人员不必持有中医资格证。在监管方面,医疗机构和非医疗机构分属不同的部门,当非医疗机构暗自从事准医疗服务时,就可能成为谁也管不了或谁也不想管的灰色地带。而这,或就是小儿推拿乱象的一大根源。

专业服务和非专业服务混杂,两者的界线模糊,这种"两张皮"现象也存在于其它领域,比如美容也有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之分,很多生活美容机构却有开展打"美白针"、做双眼皮等医疗项目,原因就在于两者的混淆,给了生活美容钻空子的机会。无论美容还是小儿推拿,只要存在专业和非专业服务混杂的现象,乱象就容易出现。

因此,要让火爆的小儿推拿冷却下来,最有效的一支强心针,是为小儿推拿划定更加清晰的界线。小儿推拿也许有必要作为生活服务项目存在于社会,那么,相关部门就应该对其服务和宣传内容进行严格限定。同时,在监管、资格认证等方面,都应立下规矩、理清头绪。

让医疗的归于医疗,生活保健的归于生活保健,两者互不越界,这一乱象方才有望得到治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罗志华(医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