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此可见,赵子昂是学习王羲之书法后既得神韵又得法度的唯一一个人,因此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认可。赵子昂的这段言论,很清楚地说明了王羲之是"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的人,也是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们父子二人的书法应当成为世人效仿的对象,并且是唯一的楷模。

书法从北宋时期开始,人们在"尚意"意识的带领下,只是片面地追求"意致",从而使书法失去了法度和古意的支撑,到了南宋、金朝、元朝的几个时代,可以说书法是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出现了萎靡不振的现象,时人对书法也失去信心,学习书法、欣赏书法的人数也大为下降。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他力挽狂澜,身体力行,挽救了低迷下沉的书法,重新找回了书法的生机与活力,引领大众的书法自信,他就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赵孟頫(赵子昂)。

他崇拜王羲之书法,最终得其神韵,成为元代书法第一人

元人陆友在《研北杂志》中说到:"唐人临摹古迹,得其形似,而失其韵;米元章得其气韵而失其形似。气韵、形似具备者,唯吴兴赵子昂得之。"明朝学者丰坊也说:"元自子昂、仲穆、鲜、巎之外,若邓文原、陈绎曾、陈子翚、盛熙明等,皆得晋人笔意。…唐、宋以来,得'二王'之法者,赵公一人而已。"

由此可见,赵子昂是学习王羲之书法后既得神韵又得法度的唯一一个人,因此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认可。他为什么要学习王羲之书法?我们从赵子昂在他的论述中可以窥见一斑:"言楷法则王次仲、师宜官、梁鹄、邯郸淳、毛弘,行书则刘德升、锺氏、胡氏,草则是崔瑗、崔寔、张芝、张文舒、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韦仲将、张超之徒,咸精其能。至晋而大盛,渡江后右军将军王羲之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故历代称善书者必以王氏父子为称首,虽有善者,蔑以加矣。"

他崇拜王羲之书法,最终得其神韵,成为元代书法第一人

赵子昂的这段言论,很清楚地说明了王羲之是"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的人,也是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们父子二人的书法应当成为世人效仿的对象,并且是唯一的楷模。魏晋虽不是远古时期,但他们创造了极具法度的神韵的书法典范,这也是赵子昂学习书法的终极理想。

由于赵子昂的不懈努力和大量实践,他是成功了,并且在篆、隶、行、草、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他的行书,可以说是得"二王"正法真韵,成为元代书法的领军人物,也为后世学习书法树立了榜样。

他崇拜王羲之书法,最终得其神韵,成为元代书法第一人

尽管如此,但赵子昂的书法由于过度守法遵矩,以个性彰显方面显得较为不足,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正如丰坊指出他的弱点时所说:

"晋唐人书邈不可得,宋人变魏晋之体,不可为法。唯元人差近之,虽所造有浅深,要之异于宋人矣。学王书者,唯赵子昂甚得其法,但太过守规矩,且姿媚有余,而古拙不足,故有'插花美女'之评。学者能舍短取长,由是以造晋人之高古,未为不可。"

他崇拜王羲之书法,最终得其神韵,成为元代书法第一人

因此,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在学习古人法度的基础上,仍然要强调个性的存在,不能一味地"入帖",还要能从帖中出来,加上个人的书法、人格、学养、情操等方方面面的修养,最终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