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机动车停车泊位供需不平衡,城市区域性停车难的现象在许多城市正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对城市治理智慧的考验。

面对这一考验,成都提出了积极推动智慧停车场建设,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市民的现实需求。

从去年起,成都市启动了一批中心城区智慧立体停车场(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其目的,就是加大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供给,缓解城市拥堵、社区拥挤问题。

截至目前,已有32个项目在中心城区陆续开工建设开工,预计截至2019年底,将累计开工泊位一万余个。过不了多久,还将有项目迎来竣工。

年底1.1万个泊位!成都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场陆续“上岗”

智慧立体停车场怎么建?

公园绿地、广场等空间都能有效利用

想要了解成都大力推动的立体智慧停车场如何解决车位不够的供需矛盾,就需要先来了解智慧停车场具体要怎样建。

首先在建设形式上要多样。要充分挖掘用地资源,加强新型节地智能停车技术应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破解建设空间不足难题。

具体而言,可以有效利用社会停车场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公园绿地、广场等空间,综合采取独立占地或叠建等多样化方式,提升公共停车设施可实施性,增加公共停车泊位供给。

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具体而言,将加快培育专业化的停车设施国有投资运营公司,支持成都交投集团与各区政府合资成立智慧停车公司,加大停车设施空间资源配置力度,推动停车设施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还将推广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参与停车设施建设。

此外,建智慧停车场,还需要推进停车方式智慧化。新建停车设施应执行《关于加强全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成府函(2017)176号】,与停车场同步建设智慧停车管理信息系统,与全市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对接联通,促进停车供需精准对接,提升停车设施利用效率。新建停车场均按要求配建规定比例充电基础设施,预留规定比例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


年底1.1万个泊位!成都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场陆续“上岗”

建多少?

首批开展41处智慧立体停车场(综合体)建设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19000个

对推进中心城区智慧立体停车场(综合体)建设的目标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在中心城区范围开展第一批41处智慧立体停车场(综合体)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19000个,估算投资约30亿元。同时,探索集约利用空间资源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有效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成果经验和制度环境,高效推进基本停车资源供给,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对这首批41个项目的实施,将利用绿地广场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19处,地面打造小游园、微绿地等城市开敞空间;

加强都市产业新形态和现代生活新场景研究,利用社会停车场用地建设停车综合体7处,建设集停车、生活为体的新型城市共享空间,塑造时尚、绿色建筑形态;

加强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在服务设施用地、文体用地、商业、人防等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中弹性増配建公共停车泊位,叠建设置公共停车场15处,集约利用空间资源解决公共停车需求。

年底1.1万个泊位!成都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场陆续“上岗”

此外,还计划修编《成都市中小学建设标准》,试点新建中小学配建地下停车场,增加公共停车位,满足学校及社会停车需求。

目前,首批41各项目中已有32个项目开工,建成后将新增停车泊位约14000个。

(来源:成都住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