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小小娱乐播报员”原创首发第46篇01 我不是只会飙高音的歌手

近日,信(苏见信)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文分享了自己对于定义流行歌手的看法,“那就流行起来吧!”

附图表示:“我认为流行歌手,就需要把‘流行’担起来,如果连流行都没办法完成,就感觉好像有些可惜。”

乐坛从来不缺新人,随着古典、民族音乐风格分支的逐渐普及,导致流行的定义被逐渐模糊,

而信作为知名歌手,分享了他对流行歌手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敲响了不少音乐人的警钟。

提起信,大多数歌迷第一反应都是他的高音钢嗓,对于高音音域的表现力以及精准度,信的现场堪比录音棚效果,一场演唱会几十首高音爆发的歌曲,也能够轻松驾驭。

除了唱功实力的强劲,信在圈内的好人缘大家也有目共睹,林俊杰、陈奕迅、罗志祥、潘玮柏、李荣浩、郭德纲等等一众圈内知名歌手艺人都是信的好友。

在鱼龙混杂的华语乐坛中,信也曾被质疑过,但要论如何定义流行歌手,他最有发言权。

2007年,信凭借《集乐星球》这张专辑,一举斩获音乐风云榜“年度最佳摇滚歌手”;2017年又在“2017hito流行音乐”中获得最具爆发力男歌手奖和最佳舞台演绎奖,可见信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并非是小众的。

但在两年前的《中国有嘻哈》半决赛上,信作为帮唱嘉宾,却因为没有选手选他而意外上了热搜,引起一片哗然,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乐评人认为原因在于信实力太过于强劲,与他合作必然会面临被抢风头的风险。

可既然作为帮唱嘉宾,信自然会收起光芒,助选手一臂之力。

即便如此,信依旧遵循着比赛规定,没有气愤的甩手离去,也没有“消极怠工”,他不是没有情绪,只是他更懂得选手的内心想法。

最后他主动选择退出比赛,希望他们毫无遗憾地去比赛,以一首个人独秀《如果还有明天》震撼全场。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里,信不仅尊重比赛、尊重选手,更愿意退回全部报酬,以零酬劳演唱歌曲,这种举动相当大气。

其实之前信作为帮唱嘉宾,就已经发生过一次尴尬的情况,在《我是歌手2》的舞台上,周笔畅找的帮唱嘉宾因档期不能到场,信才充当了临时替补,

只不过最终因两人并没有时间充分磨合,导致演出效果并不理想。

赛后责骂声蜂拥而至,各种难听词汇出现,可他依旧不卑不亢,默默承受着不应该出现在他身上的骂名。

作为知名歌手,信也有其成名作,《死了都要爱》《离歌》当年火爆的程度,大街小巷甚至老年棋牌室都能听到两首歌的旋律。

而这两首歌也成为了信的标签,很多人都是因为歌才记住的信,但过于出彩难免会被以偏概全,大多数只听过这两首歌曲的人,就认为信只会飚高音,

加上信的现场也大多以高音出彩,在少数人吹毛求疵后,信的瑕疵被不断放大,最终被定义为“一个只会高音”的歌手。

其实在信乐团成立时期,信几首标志性歌曲爆火后,他在一直努力的尝试各种新曲风,在信乐团与前唱片公司签约到期后,信选择了单飞。

对于具有团魂的粉丝而言,信的做法令人难以接受,虽然单飞背负了众多谩骂声以及嘲笑声,但信始终没后悔迈出这一步。

《我是歌手4》是所有人对于信认知的转折点,从单纯炫技飚高音,到走心的唱法。他用他的音乐态度扭转了观众对他的看法,不少观众粉上了这个信息时代不用手机的男人。

02 带女儿追星,给朋友免单

相比起有些人“严于律人,宽以待己”,信能走红靠的是自己对音乐的坚持。

2岁时信的音乐天赋就被妈妈发现,妈妈希望他能够在这个领域有一番作为,于是信在5岁时就已公开演唱, 信的妈妈倾尽全力栽培了他。

虽然一开始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但他仍然坚持。从华冈艺校毕业后,信在酒吧驻唱过,有一阵子穷困潦倒到需要用烟来充饥。

信的音乐之路没有那么的顺畅,同期艺人已经开始名声鹊起了,而他还在摸爬滚打,直到《死了都要爱》登场,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

看过亲子真人秀节目《一路成年》的观众,多少都知道信对于女儿有多宠爱,苏婕和大多数女生一样喜欢追星,只不过不是追父亲的歌,而是韩国男团EXO。

开明的信曾带女儿前往韩国追星,为了了解女儿的偶像,他还特地去了解这个组合的资料。宠爱并不是溺爱,实现梦想的前提,苏婕的考试成绩必须要考好,

只不过当女儿提出要去接机时,身为公众人物的信,并没有答应女儿的这个狂热要求。

除了对家人的爱,信对于朋友也相当仗义。在他没出道前,他经营的火锅店就因为给各路朋友免单吃饭,而使火锅店入不敷出直至倒闭。

目前人气极高的李荣浩,刚出道时还只是一个“小透明”,那时信没少提携他,不仅让他担任自己的演唱会嘉宾,还大方向台下的粉丝介绍道:“下面有请我的好朋友,李荣浩。”

除此之外,还有一众歌手都曾在采访中表示信对他们的帮助。

因为喜欢戴耳机听歌,把音量开到最大来寻找安全感,信被医生告知左耳听力丧失30%,这种情况不止影响听力,还可能导致神经失衡引起突发性晕厥,而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对于音乐的渴望。出道多年,曾被谩骂过,曾被质疑嘲笑过,可他一直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

关于流行歌手的定义,信一针见血的指出要领,往往会引起不少人质疑,但好在信收到的评论,几乎都是:“是的,能够流行起来确实是很了不起的。”“说的非常有道理”。

希望所有音乐人,都能够像信一样,真正热爱音乐。

——END——

原创作者:小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