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历史上最伟大的主席之一、有金融“巨人”之称的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于美东时间12月9日逝世,享年92岁。对于如今的美国人而言,通货膨胀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但在一个由货币构筑的金融世界里,通货膨胀的风险从未远离,也因此保罗·沃克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一个不畏压力、坚守原则的独立央行就显得尤为珍贵。近日,乔治梅森大学Mercatus中心的货币政策计划主任、美国经济学家斯科特·萨姆纳(Scott Sumner)发文回顾了保罗·沃克在“大通胀”战场上留下的“光辉战绩”以及给后人的经验教训,即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有时需要容忍利率的大幅变动。

  本周去世的保罗·沃克于1979年8月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这是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他的任期(灵活性和刚毅的独特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任期。

  当时,通胀率已升至两位数水平,公众对美元的价值失去了信心。诸如黄金、收藏品和艺术品等通胀对冲工具的价值急剧上升。由于债权人试图保护自己不受其出借的资金购买力下降的影响,利率上升到15%以上。

  经济学教科书有时将1966-81年的大通胀描述为一种供给侧现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71年至1981年间,名义总支出每年飙升约11%。这一激增导致了大约8%的年通胀和3%的实际GDP增长。如果名义GDP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我们在此期间就会有大约2%的通胀和3%的实际GDP增长。

  问题很简单:美联储印了太多的钱,导致了太多的支出。当利率高于零时,货币供应量的迅速增加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

  卡特总统之所以选择保罗·沃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是因为他有“通胀鹰派”之称,他愿意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受欢迎。沃克上任后,迅速促使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

  1980年初,经济急剧下滑。美联储随后降低了利率,经济在下半年迅速恢复。不幸的是,直到1981年初,通货膨胀仍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由于大通胀被视为20世纪中叶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过度刺激消费的结果,沃克开始考虑由米尔顿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货币主义者提出的替代方案。

  沃克没有依靠利率目标制等凯恩斯主义政策,而是让美联储直接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让利率达到市场力量所要求的水平。到1981年初,主要银行贷款利率达到了20%。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失业率在1982年底达到战后最高点10.8%。

  但这一次,美联储继续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直到通胀率降至约4%,并在上世纪80年代的剩余时间里一直保持这一水平。尽管里根政府早期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减税和国防开支),许多权威人士错误地认为这将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但这场对两位数通货膨胀的胜利还是出现了。

  沃克在美联储的任期不仅代表了一场决策革命,也改变了经济学家对经济的看法。在沃克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通胀是由特定的“冲击”造成的,比如工会的工资要求、农作物歉收、预算赤字、医疗费用和石油短缺。相对较少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是罪魁祸首。

  在沃克之后,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美联储有责任保持低通胀率和相对稳定。这就产生了“通胀目标”的想法,并在2012年正式确立了2%的通胀目标,尽管美联储早在几十年前就非正式地采纳了这一想法。

  如今,沃尔克时代的真知灼见可能会消失,这是一个切实的危险。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支持使用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货币政策要有效得多。沃克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降低通货膨胀,而美联储最近的政策正在转回强调对利率的控制。但大通胀的一个原因是对利率目标的滥用,未能认识到高利率并不一定意味着货币紧缩。利率通常反映的是经济状况,而不是货币政策。

  沃克告诉我们,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有时需要容忍利率的大幅变动。未来的美联储官员是否也愿意在必要时大幅调整利率,以稳定经济?美联储在2007年和2008年没有足够快地降低利率。

  希望他们已经从一个懂得如何面对困难的人身上吸取了一个经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