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olor: #f85959。}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抗战时苏联为什么要援助中国?看看他们的真实用心,竟然如此险恶

(电影《突破》)

从8月9日到10日,张鼓峰之战继续。苏军以张鼓峰东坡为基地,通过舟艇不断向张鼓峰运送部队、装备和物资,同时指引炮火进行攻击,第19师团没有飞机助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移过来移过去。

战前日本海军曾担心的一幕也接踵而至。由于连日暴雨,洪水猛涨,使得日军从图门江南岸到达张鼓峰,必须使用舟艇,然而图们江面已被苏联太平洋舰队控制和封锁,军令部调来的几艘战艇都被击沉,后继援兵和补给只能通过一座庆兴桥提供,而这座桥后来也已处于半瘫痪状态。

在“高压锅”的猛蒸猛煮下,第19师团虽然尚未烂,但是也快了。

尾高的“亲信部队”佐藤联队包括联队长佐藤在内,仅剩三名军官,其它在前线作战的联队也是伤亡枕籍,整个师团差不多被打成了空壳。尾高明知必须留下预备队,到这一步也顾不得了,他把作为预备队的长勇联队全都部署到了第一线——不管怎么说,打满补丁的裤子总比光屁股强吧。

抗战时苏联为什么要援助中国?看看他们的真实用心,竟然如此险恶

(电影《登陆之日》)

当着部下的面,尾高鼓动残余官兵们继续在张鼓峰死守下去,哪怕是战斗到最后一人,为此他还搬出了一段“七生报国”的典故。

所谓“七生报国”,说的是日本古代的两名兄弟武士,战败后弟弟问哥哥:“你死后的愿望是什么?”

哥哥说:“我的愿望是轮回七次(即七生),再回人间消灭敌人。”

两兄弟商量妥当,便互刺自尽。尾高说到这段著名典故的时候,脸上仍然是一副抱着垃圾股还死不肯割肉的倔犟样,可是一转身一回头,他那惨白惨白的脸色也足以吓死人。

尾高以师团参谋长的名义,向已离开前线的“朝鲜军”北野参谋长发出电报,先将第19师团所处险境描述一番,接着便老实承认:“目前本师团的作战能力已到了最后的极限”,希望参谋本部能通过外交途径,尽快实行停战。

抗战时苏联为什么要援助中国?看看他们的真实用心,竟然如此险恶

(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

参谋本部闻讯,派一名高级参谋对张鼓峰进行了紧急视察。这名参谋飞回东京后,把战场的不利态势和惨烈战况如实进行了汇报,他告诉参谋次长多田骏等人:“晚撤退不如早撤退,晚撤退的话,只会招致更多毫无意义的伤亡。”

参谋本部大惊失色,赶紧下令关东军做好应急准备,同时将原计划赴广东参战的一个师团抽回,作为第19师团的预备队。

1938年8月10日夜,苏军占领张鼓峰山顶的一角,但也正是在这天晚上,日苏的停战谈判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能够突破,是因为力量达到了新的均衡。有人认为张鼓峰之战,是斯大林支援武汉会战的借题发挥,换句话说,是在拖日军的后腿。客观上可能起了点影响,但要说斯大林主观上就有这一用意,那就太高估斯大林的诚意和“义气”了。

抗战时苏联为什么要援助中国?看看他们的真实用心,竟然如此险恶

(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

事实上,除了想用有限军援的方式,让中国独立拖垮日本外,斯大林根本就没有一丁点要搅进抗战的打算,张鼓峰之战说穿了还是日苏之争。受前线捷报的“影响”,他认为张鼓峰已经被其控制,现在既然对手服了软,也就可以偃旗息鼓,得胜还朝了。

日本方面,由于武汉会战打响,军备需求变得格外紧张,国内生产力也再次达到极限。据参谋本部测算,假如爆发对苏全面战争的话,其现存弹药不足15个师团一次会战的用途,所以军部虽然调兵遣将,实际上没有决心和准备进行两面作战。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日本大败局1——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实体书《日本大败局1——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已出版上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