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给投资人讲了十几年的故事快讲不下去了,因为去年一不小心挣得多了点。

2016年全年,亚马逊净利润约为23亿美元。这个数字只相当于苹果同期平均半个月的利润,但已经远远超过亚马逊往年最好纪录一倍以上。

亚马逊在美国的电商业务已经没什么竞争对手。美国人每在网上花100块买东西,就有51块给了亚马逊。2015年7月,亚马逊的市值第一次超过沃尔玛,18个月之后,亚马逊的市值几乎已经是沃尔玛的两倍。

不过在今年亚马逊的诸多业务里,有一个差得格外突出——它的国际零售业务。最近一季的财报数据显示,亚马逊在这一块的亏损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这当中表现最差的是亚马逊做了12年的中国。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2016年中国人在网上花了51556亿买东西,比一年前多了四分之一。

进入中国之初,亚马逊都在中国试图尝试复制本土的成功路径。

他们将大部分投资都放在了消费者很难看见的地方,比如仓储、物流体系的铺设,建成了亚马逊除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运营网络。

曾经亚马逊中国还能保证商品品类齐全,同时价格也能基本做到自己承诺的全网最低。

但过去12年里,亚马逊一直没能解决一个根本问题:让中国用户知道它的存在。

亚马逊中国想通过海淘翻身,还搬来了美国的王牌服务Prime。但这一搬,却让亚马逊在中国再一次的迅速崛起。

在亚马逊中国的发布的2016跨境趋势报告里,服装、鞋靴是亚马逊用户最喜欢购买两大品类,但是它们都是通过亚马逊中国的中文海淘业务从亚马逊美国、英国站点购买的。

海外购解决了国内自营电商品类不全的问题,还带来了品牌的差异化。马逊宣布英国亚马逊也完成了与中国海外购商店的对接。中国亚马逊用户能买到的外国商品又一下子多了好几百万。

2014年亚马逊“海外购”频道上线的时候,海淘刚刚在中国市场热起来。随后,亚马逊花了两年时间,逐渐完善了这一块的体验,他们依次接入了美国亚马逊所有品类,打通中国站点和美国站点的账号体系。现在用户不用离开中国亚马逊网站,就可以直接买到美亚的商品,还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

亚马逊甚至在竞争对手天猫平台上开了旗舰店,销售从海外批量采购的商品。

亚马逊的销售没法在中国和品牌谈下好价格。但在英美日德,亚马逊都是当地市场最大的电商、能拿到低价。在天猫国际、京东这样的大电商需要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洽谈供应商资源的时候,亚马逊中国直接就能拿到超过百万款的商品。

由于供应商与亚马逊本土团队的合作关系,整个采购流程已经简化到只剩一步:供应商在同美国亚马逊的合同上勾选一项“同意将商品销售到美国之外”,商品就可以直接在“海外购”上线。

为了增加曝光、解决流量问题,亚马逊在2016年重新打起了广告。

产品热销,中国卖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据不完全统计,在跨境电商出口行业里,收入体量20亿的公司已经在5家左右,过亿的企业已经有几十家。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迅猛势头可见一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