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情商不高,是技巧用得太多

什么是真正的情商

本周的话题叫做EQ,很多人一听我讲这个事情,就觉得你要讲的,是那种八面玲珑,很会照顾他人的人吧?网上不是有那句话吗?——如果一个人跟你聊得很好,不一定是因为你们两个人情投意合,可能是对方情商比你高了一大截。

情商高的人真的能让别人如沐春风吗?

是的,那的确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而且这个境界是可以通过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达到的。

大部分人情商低的人通常有两个问题:

    太关注别人,又不太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太早、太多地使用技巧。

你不可能给出一个你没有的东西,如果你都照顾不好自己的情绪,或者没法理解自己的情绪,你给出去的很可能是对外讨好,对内委屈。这样的照顾根本没有力道不说,长久下去不爆发才怪呢。

情商之父,美国心理协会终生成就奖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分成四个部分—— 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管理 。没有很好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就没法意识和管理他人的情绪。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八面玲珑地讨好他人,而是成为一个内通外顺的人。

内通外顺的反面是“内耗”

有些事想想就觉得“累”、压力山大; 有些人,一想就烦;有些地,一想就不爱去——可是偏偏你需要做。于是你担心、焦虑……这个时候,某个电视剧恰恰能缓解你的焦虑,于是进去了——出来一看,问题一点儿都没解决。这一次你不仅焦虑,还开始恨自己。这就开始了内耗,而内耗让你陷入新的内耗之中——这是一个负面的螺旋。“情绪内耗”,就像你雇人在你家里打了一架——负面情绪和对于负面情绪的克制都消耗的你的资源,最终,你不但花了钱,家具也被砸个稀巴烂。

大部分人情商不高,是技巧用得太多

情绪是个好东西

“情绪这种麻烦的玩意儿为什么会出现呢?如果我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情绪,从不会“内耗”该多好!”

千万别有这种想法,因为情绪和情感是两位一体的。你很难对陌生人发火,因为没必要,因为你没有情感,无所谓。如果你没有情绪,也就没有情感,所有美好的情感体验都没有了。 情绪是情感的另一面。

情绪本身是个好东西——其实是用来保护我们的。 比如说你在高楼边手扶栏杆,突然一晃。你马上头皮发麻,条件反射地退后几步。这一切都在几秒钟之内发生的,你根本不可能用大脑计算——栏杆的受力、你的体重、摔下去的机率、楼的高度……如果算完,你可能已经掉下去了。情绪是用来救命的进化机制,没这个能力的人早就挂了。

但在今天这个没有那么多危险的时代,情绪就可能有点过敏。所以现代人总谈理智与情感,人性与兽性——希望用理智压抑情感。其实从脑结构来说,这种抑制是不可能的——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比负责理智的大脑杏仁核更加底层,优先级别更高。

用电脑做比喻——情感脑是系统、理智脑是软件——你可以用软件优化系统,但是不可能抑制系统的运作。如果系统发出的警告不去处理,系统就越来越慢,什么任务都处理不了,甚至宕机,这是内耗的来源。

如果内耗长期不处理,情绪就会进入到更底层——生理层面,通过身体体现出来,这就是“心因性”疾病。大量的疾病有心因的因素,眼干、肠胃疾病、焦虑、抑郁、癌症都有很多心因的因素。

两步停止内耗

最好的停止内耗的方式,是两步:识别情绪和回应情绪。

简单点儿说就是,知道自己有情绪,理解情绪的信号,最后如果还能做点事情缓解这个情绪,情绪就心满意足地离开,转成正面情感,给你鼓劲了。

如何识别情绪和回应情绪呢?

每种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潜意识信息。

以焦虑和快乐为例——

焦虑的信息是:我缺能力,我没方法。你可以短期玩游戏逃避,但是回来以后,你还是没办法处理。情绪很真实,所以你还是焦虑。

这时你不妨对自己的情绪说,

“我知道自己焦虑,焦虑是因为缺乏方法、缺资源。我可以打电话求助、可以上网查,可以降低期待、也可以先做我有办法做好的那部分。”

在识别和回应过后,情绪就变成了动力。

快乐的信息是:快乐是因为释放了压力。

我问过一个不开心的朋友,你过去什么时候最快乐?他说,“一个人无忧无虑地在水库边钓鱼的时候。”,

所以继续讨论到底是“一个人”,还是“无忧无虑”,还是“大自然”让他快乐?你会发现,你很快就能找到他的压力源:人际关系。这时需要思考如何改变人际关系,让情绪转为动力。

内通外顺

你在处理工作、你在与人沟通、你在独自探险,请不要忘记除了你的理智,还有一个忠实的情绪伙伴,他观察危险、释放信号、推动行动——永远忠心耿耿。也许有的时候他会有点过敏,但如果你能听懂他的话,他会转化成积极情感,持续推动——你逐渐成为一个情感理智合一,内通外顺的人。

所以大部分人的最大问题就是,太多关注别人,太早使用技巧—— 先要和自己相处好,内部通透了,外部做事情就会顺利,这就是情商的底层逻辑。

大部分人情商不高,是技巧用得太多

情绪地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